×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美国“CA”千种表中国化学化工类核心期刊
SCOPUS数据库收录期刊
美国《剑桥科学文摘》、英国《皇家化学学会系列文摘》收录期刊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征订启事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优先出版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广告合作
热点文章
联系我们
English
冶金分析
Previous
Next
在线办公
作者登录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通知公告
更多
“光谱分析与化学计量学”专刊征稿通知
2024-03-13
《冶金分析》期刊编委招募
2024-03-04
《冶金分析》期刊编委招募
2024-03-04
关于召开第七届材料与试验高端论坛的通知(第3轮)
2023-06-06
2023年“纳米探针及其传感新方法与新应用”专刊征稿通知
2023-03-27
沉痛悼念柯瑞华教授
2022-12-27
《冶金分析》第一届青年编委会委员名单
2022-07-28
《冶金分析》公开招募青年编委
2022-03-11
ICASI’2021 & CCATM’2021国际冶金及材料分析测试表征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征文通知
2021-06-07
《冶金分析》投稿网站登录方式
2020-05-11
2020年“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专刊”征稿通知
2020-03-12
关于近期《冶金分析》编辑部在家网络办公的通知
2020-02-12
2019冶金分析新仪器、新方法、新技术交流会会议通知(第一轮)
2019-07-17
《冶金分析》2019年专刊征稿通知
2018-12-20
《冶金分析》7篇文章入选2017年度领跑者5000(F5000)顶尖学术论文
2018-11-02
“ICASI’2018 & CCATM’2018国际冶金及材料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征文通知
2018-03-21
热烈祝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刘攀等同志在我刊发表的论文荣获大奖
2018-03-01
《冶金分析》入选“第4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2017-11-03
《冶金分析》2016年影响因子0.916
2017-11-03
《冶金分析》域名变更通知
2017-11-03
“光谱分析与化学计量学”专刊征稿通知
2024-03-13
《冶金分析》期刊编委招募
2024-03-04
《冶金分析》期刊编委招募
2024-03-04
关于召开第七届材料与试验高端论坛的通知(第3轮)
2023-06-06
2023年“纳米探针及其传感新方法与新应用”专刊征稿通知
2023-03-27
沉痛悼念柯瑞华教授
2022-12-27
《冶金分析》第一届青年编委会委员名单
2022-07-28
《冶金分析》公开招募青年编委
2022-03-11
ICASI’2021 & CCATM’2021国际冶金及材料分析测试表征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征文通知
2021-06-07
《冶金分析》投稿网站登录方式
2020-05-11
2020年“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专刊”征稿通知
2020-03-12
关于近期《冶金分析》编辑部在家网络办公的通知
2020-02-12
2019冶金分析新仪器、新方法、新技术交流会会议通知(第一轮)
2019-07-17
《冶金分析》2019年专刊征稿通知
2018-12-20
《冶金分析》7篇文章入选2017年度领跑者5000(F5000)顶尖学术论文
2018-11-02
“ICASI’2018 & CCATM’2018国际冶金及材料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征文通知
2018-03-21
热烈祝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刘攀等同志在我刊发表的论文荣获大奖
2018-03-01
《冶金分析》入选“第4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2017-11-03
《冶金分析》2016年影响因子0.916
2017-11-03
《冶金分析》域名变更通知
2017-11-03
下载中心
更多
《冶金分析》模板
《冶金分析》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著作权转让协议书模板
写作规范
更多
写作规范
友情链接
更多
友情链接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1270506
今日访问
3924
在线人数
18
全部
题目
摘要
关键词
作者
作者单位
DOI
图表检索
高级检索
当期目录
网络首发
过刊浏览
虚拟专刊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2025年, 第45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5-03-28
上一期
下一期
封面文件
目录文件
全选
|
Select
帘线钢中夹杂物从铸坯到盘条的演变规律探讨
吴园园, 金传伟, 张继明, 麻晗
2025, 45(3): 1-9.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0-7571.012629
摘要
(
15
)
可视化
收藏
大尺寸不变形夹杂物是导致帘线钢在拉拔和合股过程发生断丝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有必要研究帘线钢中夹杂物的类型及演变规律。文中利用聚焦离子束-电子束扫描电子显微镜(FIB-SEM)、能谱仪及三维重构软件系统研究了82A帘线钢从铸坯变化到盘条时钢中夹杂物的类型及形态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帘线钢中的夹杂物主要由MnS类、MnS-SiO
2
类和 MnS-SiO
2
-CaMgAlMnSiO类组成。铸坯中MnS类夹杂物平面形态多为椭圆形或近似圆形,盘条中MnS形态变为细长条形;铸坯中MnS-SiO
2
类夹杂物平面形态以近似圆形的SiO
2
为核心,外层包裹MnS,而盘条中形态仍保持以近似圆形的SiO
2
为核心,外层包裹的MnS变为长条状,整体呈现“眼睛状”;铸坯中MnS-SiO
2
-CaMgAlMnSiO类夹杂物平面形态以SiO
2
为核心,包裹着富含Ca、Mg、Al、Mn、Si、O等元素的复合氧化物,最外层为MnS,盘条中SiO
2
变形不明显,复合氧化物发生碎化,MnS被拉长,整体沿拉拔方向呈串状分布。夹杂物类型及形态的演变规律研究,为分析夹杂物的危害及高端帘线钢的开发提供工艺控制方向。
Select
金属单质类物料的固体废物属性鉴别
武素茹, 李权斌, 张庆建, 朱锦波, 马辉, 姚毅荣
2025, 45(3): 10-16.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0-7571.012663
摘要
(
14
)
可视化
收藏
申报品名为“粗锌粉、黄铜粉”的样品,它们属于化学成分主要为金属单质的物料,已经过很大程度的还原提纯,但品质依然参差不齐,固体废物属性难以判断。按照国家标准GB 34330—2017的判断思路,此类样品的来源推断对其固体废物属性而言很重要。本文针对典型锌粉、黄铜粉冶金产物,通过元素含量、物相组成、微观形貌及粒度分布等特征分析,进行了固体废物属性鉴别研究。重点探讨了样品的微观形貌在样品来源工艺推断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并建立了金属单质类物料固体废物属性鉴别方法。锌粉的物相主要为金属锌,其次为氧化锌和碱式氯化锌;同时锌粉的微观形貌为球形,主要来源于火法挥发工艺。黄铜粉的主要物相为铜锌合金和金属铅,另有一些氧化铜、氧化亚铜和氧化锌,以及少量碱式碳酸铜铝,另外还掺杂有棉絮;同时黄铜粉的微观形貌为长条屑状卷曲,形如刀削,主要来源于磨削、抛光等加工工艺。最后以国家标准GB 34330—2017为鉴别依据,对实际含金属单质类样品的固体废物属性进行鉴别,为海关执法提供技术支撑。
Select
氟化铵消解-三乙胺增敏-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地球化学勘查样品中铪铌钽锆
刘珂珂, 谢亚雄, 苗良, 李果果, 董学亮
2025, 45(3): 17-24.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0-7571.012666
摘要
(
20
)
可视化
收藏
地球化学勘查样品中Hf、Nb、Ta和Zr等高场强元素的准确分析是揭示岩石成岩演化的重要前提。本文采用氟化铵固态熔融消解法与三乙胺基体改进剂增敏技术相结合,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地球化学勘查样品中Hf、Nb、Ta和Zr的方法。样品的预处理分为两步,首先在氟化铵与样品质量比为6∶1的情况下,于240 ℃熔融样品2.5 h,然后添加一定量的高氯酸溶解、蒸发,加入硝酸以及少量盐酸复溶,再蒸发,可以实现样品的完全消解。将溶液蒸发至近干后,用硝酸复溶,加入2%(体积分数,下同)硝酸-0.2%氢氟酸体系为测定介质以避免Nb、Ta等元素的水解或聚合。以10%三乙胺作为基体改进剂进行测定,Hf、Nb、Ta、Zr的归一化信号强度获得了1.8、12.5、2.9以及3.3倍的增强。各元素校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方法的检出限为2.23~22.7 μg/kg,定量限为7.43~75.8 μg/kg。按照实验方法对土壤、岩石、水系沉积物标准物质中Hf、Nb、Ta、Zr进行分析,每个样品平行测定12次,结果表明,测定值与认定值基本相符,测定平均值和标准值之间的对数偏差(Δlg
C
)均小于0.05,相对误差(RE)为-1.7%~8.0%,相对标准偏差(RSD,
n
=12)为1.7%~9.0%,满足行业标准规范DZ/T 0167—2006中准确度要求。选择2个河南豫北地区土壤样品,分别按照实验方法与标准方法GB/T 14506.30—2010中氢氟酸-硝酸封闭酸溶-ICP-MS进行测定,每个样品平行测定6次,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基本一致,实验方法分析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5%~6.1%。
Select
甲基异丁基甲酮萃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铜精矿中金
杨春艳, 王宴秋, 常欢, 张秀艳
2025, 45(3): 25-30.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0-7571.012662
摘要
(
14
)
可视化
收藏
金为铜精矿的常规计价元素,准确测定其含量对铜精矿冶炼和开发及工厂结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选择王水-HF-HClO
4
体系溶解样品,以20 mL甲基异丁基甲酮(MIBK)对溶解液中金进行萃取,用
196.967
Au
+
为测定同位素,建立了甲基异丁基甲酮萃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铜精矿中金的方法。以金质量浓度为横坐标,金强度与铯内标强度的比值为纵坐标绘制校准曲线,其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9,方法检出限为0.039 g/t,定量限为0.13 g/t。选择铜精矿标准物质和铜精矿样品,按照实验方法进行测定;对于实际样品,采用火试金重量法进行方法对照试验,同时在铜精矿样品中加入金标准溶液进行加标回收试验。结果表明:对于标准物质,测定值与认定值基本一致;对于实际样品,实验方法与火试金重量法测定值基本一致,加标回收率在96%~109%之间。应用实验方法测定2个铜精矿样品中金,测得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
n
=10)分别为0.77%和2.1%。
Select
电解参数对GH4169高温合金析出相电解提取的影响
向雪梅, 张恒磊, 张飞飞, 徐乾坤, 张越颖, 杨中元
2025, 45(3): 31-37.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0-7571.012641
摘要
(
10
)
可视化
收藏
高温合金具有高的合金化程度及复杂的析出相组成,对高温合金中的析出相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对高温合金的服役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电解提取的方法对GH4169高温合金中的析出相进行提取和分析,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等测试手段重点研究了电流密度、电解时间、电解温度等电解参数的选择对析出相提取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硫酸铵-柠檬酸溶液作电解液时,环境温度不能超过20 ℃,否则将导致镍的水解。单次电解的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将导致阳极沉淀污染。提取GH4169高温合金析出相的最佳电解条件:电解液为10 g/L硫酸铵-10 g/L柠檬酸溶液,单次电解提取时间不超过8 h,电流密度约0.05 A/cm
2
,电解温度为17~20 ℃。
Select
电子探针氧化物ZAF修正法中氧元素
K
因子的深入解析
于俊芳, 张晓峰, 胡晋生, 陈振宇, 孟文祥, 乔桥
2025, 45(3): 38-43.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0-7571.012589
摘要
(
15
)
可视化
收藏
在使用电子探针(EPMA)对含氧盐矿物做定量分析时,一般采用氧化物ZAF修正法(不测O元素
K
因子,简称Oxide ZAF法),而非Metal ZAF法(实测O元素
K
因子),虽然结果非常可靠,但与之前对ZAF修正的认知(需全元素参与,尤其高含量元素更不可或缺)有所冲突。为了更深入地了解Oxide ZAF法的修正过程,以便今后在对不同物质的定量分析时可以选择最适合的修正方法,本文以铁镁橄榄石(
w
(O)=44.00%,
w
(Mg)=31.41%,
w
(Fe)=6.27%,
w
(Si)=18.35%,
w
(Ni)=0.33%,
w
(Mn)=0.06%)为研究对象,使用两种修正方法做定量分析并进行对比,再通过编写的ZAF模拟程序展示迭代计算过程,验证了Oxide ZAF法中O元素的
K
因子虽未直接测量、但仍参与ZAF修正的这一重要理论;另外还讨论了Oxide ZAF法的适用范围,即样品需严格遵守氧化物化学式,且每种阳离子的化学价态单一,并由此引申出更具广泛用途的CAL定量分析方法;掌握此方法就可以实现碳酸盐,含水样品,含F、Cl、OH,以及含Li、Be元素矿物等的定量分析。
Select
旋流气液分离-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有机脱碳液中总无机碳
麻安菊, 成勇, 袁金红, 何其平, 魏芳
2025, 45(3): 44-50.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0-7571.012658
摘要
(
9
)
可视化
收藏
以醇胺等有机脱碳液捕集吸附工业烟气中二氧化碳是碳达标的主流技术之一,准确测定以无机碳酸盐形态存在的总无机碳含量,对于脱碳液性能评价与捕集工艺优化至关重要,而有机基体共存会严重干扰测定结果。本文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AES)的雾化传输进样系统原有部件,构建一套可将无机碳从有机溶液中分离出来的旋流气液分离装置,通过在线混合盐酸和有机脱碳液,促使无机碳转化为气态二氧化碳而被测定,从而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有机脱碳液中总无机碳含量的方法。考察了反应池长度、载气流速、盐酸浓度等对无机碳测定的影响以及气液分离效果,确定了测定条件:反应池为长度6 cm,载气流速为0.3 L/min,反应剂为盐酸(1+1),分析谱线为C 193.030 nm。结果表明,以二乙醇胺(DEA)为介质绘制校准曲线,待测无机碳质量浓度在10~720 mg/L内,线性相关系数不小于0.999,检出限为0.039 mg/L。按照实验方法测定吸收过二氧化碳的醇胺溶液样品中总无机碳含量,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
n
=10)不大于5.6%,回收率为98%~105%。方法有效解决了有机基体对无机碳检测的干扰问题,满足快速分析多种工业有机脱碳液中无机碳的需要。
Select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变形镁合金扁铸锭中钇钕
王跃强, 赵建峰, 王斌锜, 杨永韬
2025, 45(3): 51-56.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0-7571.012621
摘要
(
22
)
可视化
收藏
钇(Y)、钕(Nd)是变形镁合金铸锭中很重要的两种合金元素,因此准确测定变形镁合金铸锭中钇、钕的含量对产品性能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采用25 mL盐酸(1+1)在室温放置5 min溶解样品,选取Y 377.433 nm、Nd 401.225 nm作为钇、钕的分析谱线,采用基体匹配法绘制校准曲线以消除基体效应产生的影响,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变形镁合金扁铸锭中钇、钕的方法。结果表明:钇、钕校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均为0.999 9;方法中钇、钕的检出限分别为0.000 84%和0.000 73%,定量限分别为0.002 8%和0.002 4%。方法用于测定镁合金标准样品中钇、钕,结果与标准值相一致。按照实验方法测定3种变形镁合金扁铸锭样品中钇、钕,并进行精密度考察和加标回收试验,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
n
=6)为0.30%~1.3%,回收率为94%~101%。
Select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硼铁中多元素时分解方法的探究
马书风, 李雅华, 张翠敏
2025, 45(3): 57-63.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0-7571.012601
摘要
(
21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不同性能的新型硼铁合金应运而生,硼铁中不同元素的含量决定其不同的性能。目前对硼铁中各元素的检测通常采用碱熔法和酸溶回渣法进行前处理,虽可使样品溶解完全并实现其同时测定,但对某些元素,若要进行单独测定,使用该方法操作较繁琐,因此从经济性和时间成本考虑,针对不同元素选择合适的分解方法非常重要。本文采用不同分解方法对硼铁标准物质/标准样品进行消解,包括直接酸溶法(硝酸+氢氟酸+高氯酸)、微波消解法、酸溶回渣法和碱熔法,再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不同方式消解后的试液中铬、镍、钒、铜、钛、锰、铝和磷。结果表明:使用直接酸溶法和微波消解法处理后的试液中有少量黑色不溶物,但是不影响铬、镍、钒、铜、钛和锰的准确测定;而对于铝和磷元素,其测定结果与认定值/标准值相比偏低,尤其是磷元素显著偏低,即样品的溶解程度对铝和磷的准确测定有较大影响。因此对于铬、镍、钒、铜、钛和锰的测定,使用上述4种溶解方式均可;而对于铝和磷元素,则必须采用酸溶回渣法或碱熔法处理样品使其全部溶解才能准确测定。
Select
熔融制样-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碳化钛渣中碳化钛
冯宗平, 杨新能
2025, 45(3): 64-69.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0-7571.012623
摘要
(
15
)
可视化
收藏
准确测定碳化钛渣(以下简称碳化渣)中碳化钛的含量对于碳化工艺生产过程的指导具有关键性作用。采用盐酸-硫酸-氢氟酸体系选择性溶解钛氧化物,实现了碳化渣中钛氧化物、碳化钛物相的快速分离;分离后残渣连同滤纸经600~700 ℃灰化灼烧20 min后,再于1 100 ℃灼烧2~3 min。以四硼酸锂-碳酸锂为熔剂,溴化锂为脱模剂,在1 100 ℃熔融20 min,制得透明的熔片,实现了熔融制样-X射线荧光光谱法对碳化渣中碳化钛的测定。用盐酸-硫酸-氢氟酸体系分离碳化渣样品后,通过高温灼烧,残渣中碳化钛会转化为二氧化钛,因此取5.0~80.0 mg的光谱纯二氧化钛共9份绘制校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
r
=0.999 98,二氧化钛测量范围为1.25%~20.0%。按照实验方法测定2个碳化渣样品中碳化钛,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
n
=6)不大于0.5%;选择3个碳化渣样品,按照实验方法进行测定再分别加入高纯碳化钛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加标回收率在97%~102%之间。分别按照实验方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定碳化渣实际样品中碳化钛,测定结果一致。
Select
固体进样-直接测汞仪测定石墨矿中汞
孙孟华, 陈超, 刘爱琴, 乔淞汾, 冉卓, 田晴
2025, 45(3): 70-75.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0-7571.012661
摘要
(
11
)
可视化
收藏
准确测定石墨矿中汞的含量,在促进石墨矿资源的处理、综合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正交试验法对样品分解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称样量为0.10 g,分解时间为40 s,分解温度为650 ℃,实现了固体进样-直接测汞仪对石墨矿中汞含量的准确测定。分别采用王水水浴消解-原子荧光光谱法(AFS)、高温高压微波消解-原子荧光光谱法、固体进样-直接测汞仪对石墨矿样品中汞进行测定。不同方法测定汞的比对结果表明,固体进样-直接测汞仪测定结果稳定性良好,相对标准偏差(RSD)明显优于前两种方法。汞含量为1.0~20 ng时,汞的吸光度与其含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5。方法检出限为1.00 ng/g,定量限为3.00 ng/g。选取3个不同汞含量的石墨矿样品,按照实验方法进行测定,并分别加入等质量的土壤标准物质GBW07427、GBW07426,岩石标准物质GBW07103进行加标回收试验。结果表明,石墨矿样品中汞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
n
=12)为1.0%~1.9%,加标回收率为98%~107%。选取8家实验室采用实验方法进行测定,每家实验室对提供的3个石墨矿验证样品平行测定11次,根据GB/T 6379.2—2004对参与验证的实验室结果进行统计,计算得到方法的重复性限
r
=0.04+0.092 8
w
Hg和再现性限
R
=0.21+0.123
w
Hg(
w
Hg
为汞的质量分数)。
Select
壳聚糖/聚苯乙烯磺酸钠复合微球的制备及其对废水中铜(Ⅱ)的吸附性能
张岩, 罗晓强
2025, 45(3): 76-83.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0-7571.012651
摘要
(
9
)
可视化
收藏
控制壳聚糖与聚苯乙烯磺酸钠质量比为8∶1,壳聚糖与戊二醛质量比为3∶1,通过滴定-固化包裹法制备壳聚糖/聚苯乙烯磺酸钠复合微球,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及N
2
吸附/脱附等温曲线对其进行表征,并考察了其对废水中Cu(Ⅱ)的吸附性能。结果显示,冷冻干燥后的复合微球含有壳聚糖与聚苯乙烯磺酸钠,表面存在大量孔洞,比表面积较大,在复合微球质量浓度为1.0 g/L,溶液pH值为6.0,温度为30 ℃时对50 mL 100 mg/L模拟含铜废水中Cu(Ⅱ)吸附12 h,饱和吸附量可达167.92 mg/g;经循环5次吸附-解吸试验,复合微球的平衡吸附量为89.2 mg/g,表明该材料重复利用性较好。吸附动力学试验表明,复合微球质量浓度用量较低时(0.50 g/L),其对Cu(Ⅱ)的吸附主要为物理吸附,而质量浓度较高时(不小于1.0 g/L),主要为化学吸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特征。壳聚糖/聚苯乙烯磺酸钠复合微球对Cu(Ⅱ)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可作为Cu(Ⅱ)污染废水的理想处理材料。
Select
硫酸-硫酸钾-高氯酸-硝酸体系分解-硫酸铈滴定法测定浸锑石墨中锑
肖刘萍, 田宁郴, 刘伟
2025, 45(3): 84-89.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0-7571.012656
摘要
(
15
)
可视化
收藏
准确测定浸锑石墨中锑的含量,对优化其生产工艺、提升材料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浸锑石墨含有结构稳定的石墨,存在较难分解完全的难题,实验提出用20 mL硫酸-1.0 g硫酸钾-1.5 mL高氯酸-1.5 mL硝酸分解样品,若样品的石墨化度高,一次难以分解完全,可分数次补加1.5 mL高氯酸、1.5 mL硝酸继续分解,实现了对样品的完全分解,由此建立了硫酸铈滴定法测定浸锑石墨中锑含量的分析方法。以2#浸锑石墨样品(石墨化度为98%)为考察对象,采用拉曼光谱对样品分解前、第1次分解后残渣、4次补加高氯酸和硝酸后溶液分别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经第1次分解后,残渣中代表碳原子晶格缺陷的D峰消失,而分别代表sp
2
杂化的面内伸缩振动、层间堆垛方式的G峰、2D峰仍然存在但强度变弱,说明加入分解体系后,有缺陷的石墨先被分解,残留的为结构完善的无缺陷石墨;4次补加高氯酸、硝酸后溶液的G峰、2D峰均消失,说明多次补加高氯酸、硝酸后,无缺陷石墨得以完全分解。将实验方法应用于浸锑石墨样品中锑的测定,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
n
=7)为0.32%和0.78%,加标回收率为99.5%~103%。参照浸锑石墨样品组成,称取一定量的高纯石墨和锑粉配制成锑质量分数在10%~30%范围内的3个浸锑石墨模拟样品,按照实验方法测定,结果表明测定值和理论值基本一致。
2025 Vol.45
No.3
No.2
No.1
2024 Vol.44
No.12
No.11
No.10
No.9
No.8
No.7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2023 Vol.43
No.12
No.11
No.10
No.9
No.8
No.7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2022 Vol.42
No.12
No.11
No.10
No.9
No.8
No.7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2021 Vol.41
No.12
No.11
No.10
No.9
No.8
No.7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2020 Vol.40
No.12
No.11
No.10
No.9
No.8
No.7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2019 Vol.39
No.12
No.11
No.10
No.9
No.8
No.7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2018 Vol.38
No.12
No.11
No.10
No.9
No.8
No.7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2017 Vol.37
No.12
No.11
No.10
No.9
No.8
No.7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2016 Vol.36
No.12
No.11
No.10
No.9
No.8
No.7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2015 Vol.35
No.12
No.11
No.10
No.9
No.8
No.7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2014 Vol.34
No.12
No.11
No.10
No.9
No.8
No.7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2013 Vol.33
No.12
No.11
No.10
No.9
No.8
No.7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2012 Vol.32
No.12
No.11
No.10
No.9
No.8
No.7
No.6
No.5
No.4
No.3
No.02
No.1
2011 Vol.31
No.12
No.11
No.10
No.9
No.8
No.7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2010 Vol.30
No.12
No.11
No.10
No.9
No.8
No.7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2009 Vol.29
No.12
No.11
No.10
No.9
No.8
No.7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2008 Vol.28
No.12
No.11
No.10
No.9
No.8
No.7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2007 Vol.27
No.12
No.11
No.10
No.9
No.8
No.7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2006 Vol.26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2005 Vol.25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2004 Vol.24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2003 Vol.23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2002 Vol.22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2001 Vol.21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2000 Vol.20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1999 Vol.19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1998 Vol.18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1997 Vol.17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1996 Vol.16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1995 Vol.15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1994 Vol.14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1993 Vol.13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1992 Vol.12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1991 Vol.11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1990 Vol.10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1989 Vol.9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1988 Vol.8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1987 Vol.7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1986 Vol.6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1985 Vol.5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1984 Vol.4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1983 Vol.3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1982 Vol.2
No.6
No.5
No.4
No.3
No.2
No.1
1981 Vol.1
No.0
辉光放电质谱法测定镍基高温合金中痕量镉
欧阳宇, 胡净宇, 邵秋文, 侯艳霞, 杨国武
冶金分析. 2024, 44(12): 1-6.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0-7571.012515
摘要
(114)
可视化
收藏
辉光放电质谱(GDMS)测定镍基高温合金中痕量镉时,会受到
114
Sn
+
及MoO
+
多原子离子的质谱干扰。本文选择
114
Cd为分析同位素和高分辨模式,采用标准相对灵敏度因子(RSF
Std
)先进行校正后再采用干扰校正方程校正
114
Sn
+
及MoO
+
多原子离子的质谱干扰,实现了辉光放电质谱对镍基高温合金中痕量镉的测定。对仪器参数进行了优化,确定参数如下:放电电流为48 mA,放电气体流速为450 mL/min,预溅射时间为20 min。采用镉认证值小于0.1 μg/g、钼质量分数为3%的镍基变形高温合金标准样品作为空白样品,连续测定11次,以3倍空白标准偏差和10倍空白标准偏差分别计算得到检出限和定量限为0.081 μg/g和0.27 μg/g。采用实验方法测定镍基变形高温合金标准样品中镉含量,测定结果与认定值/标准值吻合性较好,相对标准偏差(RSD,
n
=6)小于12%。采用实验方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串联质谱法(ICP-MS/MS)分别对3种镍基高温合金样品中的镉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基本一致。
基于高通量场发射扫描电镜的IN718合金棒材中含铌相的定量统计分布表征
宋妍, 王蓬, 杨植岗, 李冬玲, 鲍磊, 王海舟
冶金分析. 2024, 44(11): 1-8.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0-7571.012492
摘要
(99)
PDF全文
(7)
可视化
收藏
IN718合金中添加了较高含量的铌元素,导致了大量含铌相的析出,这些含铌相的形貌、面积分数、数量、形状是影响IN718合金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含铌相的定量表征对于研究合金的构效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高通量场发射扫描电镜综合成像通量高、自动扫描速度快、数据处理能力强等特点,采用该设备对IN718合金大视场范围内含铌相的图像进行了高效采集,并通过MIPAR图像处理软件建立了含铌相的图像分割、识别和统计分析模块,实现了合金大尺寸范围内含铌相特征的高效提取和定量统计分布表征。每块样品采集的背散射电子(BSE)图像数量为1 225张,使用建立的含铌相图像分析模块对这些图像进行快速批处理,获得了IN718合金锻棒材横截面不同区域内含铌相的形貌和面积分数等信息。发现心部含铌相大部分呈针状和长条状,且面积分数相对较高,而锻件边缘含有较多的短棒状和圆粒状析出相,这些数据将为锻造工艺的改进和性能提升提供指导。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镍基合金N06625中痕量硒铈锆钽碲
樊鑫, 赵艳兵
冶金分析. 2024, 44(12): 7-13.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0-7571.012537
摘要
(75)
可视化
收藏
镍基合金中Se、Ce、Zr、Ta和Te含量对于材料的加工性、热塑性、疲劳性以及蠕变性均有影响,因此其测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盐酸、过氧化氢、氢氟酸溶解样品,选择
78
Se、
140
Ce、
90
Zr、
181
Ta、
125
Te为测定同位素,采用标准加入法绘制校准曲线以克服基体效应,用
103
Rh校正
78
Se和
90
Zr,
115
In校正
140
Ce、
181
Ta和
125
Te,实现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镍基合金N06625中痕量Se、Ce、Zr、Ta和Te(质量分数小于0.005%)的同时测定。结果表明,各元素校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 0,方法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04 5~0.38 μg/g和0.015~1.28 μg/g。采用所建立的方法测定镍基合金N06625样品,5种元素测得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
n
=11)在0.87%~9.9%之间,加标回收率在92%~107%之间。将实验方法应用于镍基合金N06625样品中痕量Se、Ce、Zr、Ta和Te的测定,结果分别与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HG-AFS)测定Se和Te,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Ce和Zr的结果基本吻合。
化学计量学赋能现代光谱分析技术—理论、仪器和应用进展
李敬岩, 褚小立, 陈瀑, 许育鹏, 刘丹
冶金分析. 2024, 44(10): 1-9.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0-7571.012513
摘要
(73)
PDF全文
(5)
可视化
收藏
近些年,现代光谱分析技术与时代发展特征(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已被广泛地用于农业、食品、制药、石化、冶金和地质等领域,在一些领域取得了规模化的应用成效,为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本文主要介绍结合化学计量学的现代光谱分析技术的构成和特点,总结用于光谱定量和定性分析的化学计量学方法与进展。基于典型实例,分不同的应用场景介绍了现代光谱分析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现状,如原油快评、种粒筛选、口岸铁矿石分类等实验室高通量分析场景;土壤检测、矿产勘探、水果采摘判断、司法鉴定等现场快速分析场景;汽油调和、冶炼过程物料分析、煤质在线分析、废塑料分类等工业在线分析场景。未来,以光谱仪微型化、光谱新理论的深入研究、深度学习算法与光谱技术的深入结合为基础,精细农业、智能工厂、精准医疗和智慧环保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为现代光谱分析技术提供了强大的牵引力量,将会带来更多的创新和先进的应用。
高氯酸挥硒-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粗硒中铂和钯
袁齐, 左鸿毅, 朱赞芳
冶金分析. 2024, 44(11): 53-59.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0-7571.012648
摘要
(62)
PDF全文
(6)
可视化
收藏
铂和钯是价格较高的贵金属元素,粗硒中铂和钯含量是贸易结算的重要指标,准确测定粗硒中铂和钯含量意义重大。选择王水溶解样品,采用高氯酸冒烟挥硒消除硒基体干扰,在10%王水中,以Pt 265.945 nm、Pd 360.955 nm为铂和钯的分析谱线,建立了高氯酸挥硒-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粗硒中铂和钯的方法。试验表明,1.0 g样品需要加入15 mL王水可溶解完全,加入10 mL高氯酸高温挥发可将大部分硒基体除去,少量残余的硒基体和其他少量共存元素不干扰测定;全过程采用称重法以减少体积计算法带来的人为误差和量具误差。铂、钯的含量在0.02~15.0 μg/g范围内与其对应的发射光谱强度呈线性关系,校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93和0.999 98;铂和钯的检出限分别为0.000 094%和0.000 11%,定量限分别为0.000 31%和0.000 33%。采用实验方法对粗硒中铂、钯进行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
n
=7)小于5%;测定结果与氧化焙烧-铅试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结果一致,精密度与正确度优于常规体积计算法。粗硒样品中铂、钯的回收率分别为98%~105%和99%~104%。
基于X射线显微镜的钢中夹杂物三维结构分析
刘强, 李想, 程慧静, 高茗, 刘威, 杨树峰
冶金分析. 2024, 44(11): 20-27.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0-7571.012514
摘要
(61)
PDF全文
(4)
可视化
收藏
基于X射线显微镜开发了钢中夹杂物的三维形貌和三维结构特征参数的分析表征方法。以3种不同类型的钢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了包括体积分数、等效直径、形状因子、粒径体积分布、球度、取向等夹杂物三维结构特征参数和三维空间分布。结果表明,X射线显微镜可准确表征钢中尺寸为1~500 μm的夹杂物,并根据图像特征衬度区分高密度相、非金属夹杂物和显微疏松。在不锈钢的变形量达到50%时,塑性夹杂物的三维形貌由球形向扁平状演变,形状因子由0.67减小到0.57,空间取向角由63.48°增加到77.40°。Te改性处理的钢中,Te元素包裹在MnS外部形成复合型夹杂,提高钢的抗腐蚀能力。在含硫钢中依据MnS夹杂物的三维结构特征参数划分出三维晶界,解释了晶界夹杂物的析出过程与凝固选分结晶的关系。据此建立了在实验室中替代同步辐射设备的钢中夹杂物三维表征的新方法,籍以促进钢中夹杂物形态与改性演化特征等研究,为夹杂物的控制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分析检测手段。
镁处理对Q690D钢中夹杂物的改质调控探究
曹昊天, 徐康, 付建勋, 沈平
冶金分析. 2024, 44(11): 9-19.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0-7571.012463
摘要
(60)
PDF全文
(6)
可视化
收藏
Q690D钢因其较高的强度和韧性具有优异的性能,而钢中的夹杂物是影响强度和韧性的重要因素,对夹杂物的改质调控是提升产品性能的重要措施。为了探究镁对Q690D工程机械用钢中夹杂物的改质作用,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夹杂物三维蚀刻仪和FactSage热力学软件对比分析了镁处理和钙处理后钢中夹杂物的分布规律及尺寸。结果表明,Q690D钢经钙处理后夹杂物主要以CaO-Al
2
O
3
形式存在,一部分被CaS包裹;镁处理后钢中夹杂物主要为MgO·Al
2
O
3
或MgO,一部分被MgS包裹。Mg可使Al
2
O
3
更加细小弥散,分布更加均匀,夹杂物平均等效直径减小,并且镁处理轧材中夹杂物数密度和面积占比分别为65 mm
2
和0.031%,低于钙处理的96 mm
2
和0.050%。镁处理具有更好的净化钢液和改善夹杂物尺寸和分布的作用。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和水系沉积物中硒的干扰及其消除研究进展
寻看雨, 钟奕昕, 姚慧敏, 万谦, 刘杰, 谭靖
冶金分析. 2024, 44(11): 45-52.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0-7571.012576
摘要
(60)
PDF全文
(2)
可视化
收藏
硒(Se)是一种两性非金属元素,作为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摄入不足或过量均会危害人体健康。土壤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人们从外界获取Se的最根本来源,因此建立高灵敏度、高准确性的土壤和水系沉积物中Se检测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HG-AFS)具有分析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运行成本低等特点,被广泛用于Se元素的测定。但在测试过程中,前处理方式、光源以及共存元素都可能对Se产生干扰,影响测试结果。本文重点阐述了原子荧光光谱测定土壤和水系沉积物中Se元素的干扰来源及产生原因,对Se元素干扰消除的相关研究和应用进展进行了总结探讨,并展望了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和水系沉积物中Se未来发展的方向。
惰气熔融-红外吸收/热导法测定高纯铜中痕量氧和氮
白伟华, 周海收, 韩维儒, 刘丽媛, 王长华, 李娜
冶金分析. 2024, 44(11): 72-77.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0-7571.012488
摘要
(59)
PDF全文
(3)
可视化
收藏
杂质氧和氮的存在会严重影响高纯铜的性能。本文采用车床精加工后酸腐蚀法对样品表面进行处理,在不使用助熔剂的条件下,选择分析功率4.5 kW,建立了惰气熔融-红外吸收/热导法测定高纯铜中痕量氧和氮的方法。考察了酸腐蚀法、车床精加工法、车床精加工后酸腐蚀法这3种表面处理方法对氧和氮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这3种表面处理方法对氮测定的影响可忽略;而对于氧的测定,采用车床精加工后酸腐蚀法的测定结果相比前两种方法显著偏低,说明单独用车床精加工后酸腐蚀法可有效去除样品表面的氧。选用氧和氮含量尽可能低的铜标准样品对氧和氮的测定进行仪器校准,方法中氧和氮的定量限分别为0.17、0.31 μg/g。按照实验方法对高纯铜样品中氧和氮平行测定7次,结果表明,氧测定值的标准偏差(SD,
n
=7)为0.13~0.19 μg/g,氮测定值的标准偏差(SD,
n
=7)为0.062~0.070 μg/g。采用辉光放电质谱法(GD-MS)对其中氧含量进行测定并进行方法比对,两种方法测定氧的结果基本一致。选择高纯铜样品,按照实验方法进行测定,并分别加入铜标准样品进行加标回收试验,结果表明,氧和氮的加标回收率为80%~120%。
碱熔-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锂辉石中8种元素
杨艳辉, 廖仕英, 陈格, 张杰, 蒋娴芳, 陈怡君
冶金分析. 2024, 44(12): 33-39.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0-7571.012570
摘要
(56)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行业标准YS/T 509—2008《锂辉石、锂云母精矿化学分析方法》中第3、4、5、6、7、8、10部分系列方法测定锂辉石中钙、镁、铁、硅、铝、锰、铍、磷,结果准确,但所用试剂种类较多,且过程繁琐。实验采用氢氧化钠于630 ℃熔融15 min对锂辉石进行碱熔处理,再用盐酸(1+3)酸化浸出,分别在各元素最佳分析谱线处,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锂辉石中钙、镁、铁、硅、铝、锰、铍、磷。采用基体匹配法绘制校准曲线消除了基体效应的影响。各元素校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在0.999 7以上;各元素的定量限为0.061 5~123.9 μg/g。按照实验方法测定两个锂辉石样品中钙、镁、铁、硅、铝、锰、铍、磷,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
n
=7或
n
=8)均小于2.5%。按照实验方法对锂辉石标准物质中钙、镁、铁、硅、铝、锰、铍、磷进行测定,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RE)为-5.00%~7.31%。
碱熔-离子色谱法测定低品位萤石尾矿中氟化钙
张卓佳, 刘洁, 周姣连, 谢丽芳
冶金分析. 2024, 44(12): 14-20.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0-7571.012516
摘要
(55)
可视化
收藏
准确测定低品位萤石尾矿中氟化钙的含量对其综合回收利用工艺的评价和改进意义重大。本实验首先采用波长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WDXRF)、X射线衍射仪(XRD)对低品位萤石尾矿样品进行半定量成分分析,确定其中氟元素主要以氟化钙形式存在,且主要含有硅、铝、铁、钙、镁、钾、钠、硫、锰等元素。再以4.0 g氢氧化钾-0.35 g硝酸钾为熔剂,于650 ℃熔融8 min,以热水浸取熔融物,用IC-Na预处理柱分离铝、铁、钙、镁、锰等碱土和过渡金属阳离子,建立了碱熔-离子色谱法测定低品位萤石尾矿中氟化钙的方法。试验表明,经IC-Na预处理柱分离后,试液中铝、铁、钙、镁、锰等阳离子的质量浓度均低于0.1 μg/mL,因此这些元素对测定的干扰可忽略。实验表明,以氟离子质量浓度为横坐标,峰面积响应值为纵坐标绘制校准曲线,在氟离子质量浓度为1~30 μg/mL范围内,校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6。按照实验方法对2个萤石尾矿样品和1个萤石矿标准样品进行测定,并分别加入不同量的高品位萤石矿标准样品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加标回收率在96%~104%之间。将实验方法应用于测定低品位萤石尾矿样品和萤石矿标准样品中氟化钙,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
n
=7)为0.54%~1.5%,测定值与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定值或标准值相吻合。实验方法可用于测定低品位萤石尾矿中质量分数为5%~60%的氟化钙。
EDTA滴定法测定含高锰、高铝的硫酸锌溶液中锌
安小康, 张敏, 寇潇潇, 雷蕾, 马育华
冶金分析. 2024, 44(11): 97-102.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0-7571.012451
摘要
(54)
PDF全文
(2)
可视化
收藏
湿法炼锌的原料采购市场上出现了一种特殊的硫酸锌溶液,该硫酸锌溶液中含有较高的锰和铝。而硫酸锌溶液中高含量的锰和铝会对锌含量的测定造成干扰,严重影响其测定结果。本方法对含有高含量锰、铝的硫酸锌溶液进行处理,使溶液中的锰沉淀分离,分离后的溶液加入过量的EDTA,在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中络合锌、铝,用锌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EDTA得到与锌、铝络合的EDTA的总量;使用氟化铵分解Al所结合的EDTA(Al-EDTA),再用锌标准溶液滴定释放出的EDTA;通过EDTA的总量减去释放出的Al-EDTA的量,即可间接测出硫酸锌溶液中锌的含量。按照实验方法测定3个含高锰、高铝的硫酸锌溶液中锌,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
n
=11)为0.27%~0.29%,小于一般滴定操作要求的0.30%;回收率为95%~10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碳酸镧铈中铁
蔡伟亭, 赵长玉, 王安丽, 荣文娜, 宋君鹏, 李贝
冶金分析. 2024, 44(11): 84-88.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0-7571.012499
摘要
(50)
PDF全文
(1)
可视化
收藏
准确测定碳酸镧铈中铁元素的含量对其产品的质量控制及后续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碳酸镧铈中铁元素的含量常采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但测定较低含量铁(0.3%以下)时存在变色不明显的问题,且显色过程极易受到其他杂质离子的影响。使用盐酸溶解样品,并控制溶液中盐酸酸度为2%。选择铁的分析谱线为Fe 259.939 nm,通过标准加入法绘制校准曲线消除碳酸镧铈基体等因素对于测定结果的影响,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碳酸镧铈中铁。校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9;方法检出限为0.001%。按照实验方法测定碳酸镧铈中铁,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
n
=11)为1.3%~3.3%,加标回收率为98%~103%。
超级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锂矿中氧化锂
梁悦锋, 颜焯文, 汤满娜, 禤健文, 萧达辉, 何颖贤
冶金分析. 2024, 44(12): 27-32.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0-7571.012555
摘要
(50)
可视化
收藏
锂矿中氧化锂含量为影响锂矿价格的关键因素。在对锂矿中氧化锂进行测定时,通常采用常压分解法,存在操作繁琐、消耗酸量较大的问题。实验采用超级微波消解法及1.5 mL硫酸-2.0 mL氢氟酸体系于280 ℃处理样品,消解后继续加热至硫酸冒烟以去除硅及多余的氢氟酸,然后以1.0 mL硫酸、25 mL水加热重新溶解盐类,选择分析线Li 610.365 nm,发射功率0.95 kW,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对试液中锂进行测定,建立了超级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锂矿中氧化锂的方法。锂质量浓度在0.50~50.0 mg/L范围内与其对应的发射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
r
为0.999 7;方法中氧化锂的检出限为1.5 mg/kg。按照实验方法测定3个锂矿试样中氧化锂,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
n
=8)为0.92%~2.0%;方法用于测定2个锂矿石标准物质,测定结果与认定值一致。选择两家分析实验室,分别按照实验方法测定锂矿样品中氧化锂,结果相一致。与现行标准方法GB/T 509.1—2008及GB/T 17413.1—2010相比消解时可节省80%氢氟酸用量,适用于进出口锂矿的快速检验通关。
典型再生氧化锌富集物的来源与分析鉴别综述
冯均利, 何宏平, 薛亚, 张庆建
冶金分析. 2024, 44(11): 34-44.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0-7571.012640
摘要
(48)
PDF全文
(2)
可视化
收藏
固体废物资源再生对于实现“双碳”目标和“无废城市”建设至关重要,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关键一环。氧化锌富集物是含锌废物经火法冶炼挥发富集得到主要含氧化锌的物质,杂质有铁、铝和钙等金属元素及氟、氯、硅和硫等非金属元素,呈灰色、黑色等粉末状,是典型的固体废物资源再生产物。原料组分和工艺水平的差异,导致火法富集得到的氧化锌富集物品质参差不齐。本文聚焦典型再生氧化锌富集物,重点关注火法富集的原料组分、工艺和主要技术参数,系统地解析再生氧化锌富集物产生过程和主要理化特征。鉴于氧化锌富集物的组成对其后续处理和加工利用至关重要,也一并关注典型氧化锌富集物中氧化锌物相含量,及其他物相组成和含量。准确地分析和鉴别氧化锌富集物,是口岸对进口再生资源监管的关键,也是实现资源化利用的前提。
铜(Ⅱ)催化-硼氢化钾还原-重铬酸钾滴定法测定铜精矿中铁
刘芳美
冶金分析. 2024, 44(11): 60-65.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0-7571.012469
摘要
(47)
PDF全文
(2)
可视化
收藏
铜精矿中铁含量的准确测定会影响铜精矿的定价、交易及其熔炼过程渣型的调控、冶炼炉的热效应等。本文提出用盐酸、硝酸、溴、硫酸分解样品,将样品中基体铜转化为铜(Ⅱ)用作铁(Ⅲ)的还原终点指示剂和铁(Ⅲ)还原的催化剂,在硫酸介质中利用硼氢化钾还原铁(Ⅲ)为铁(Ⅱ),然后以二苯胺磺酸钠作指示剂,建立了重铬酸钾滴定法测定铜精矿中铁含量的方法。实验表明,称取0.20 g样品,采用0.1 g氟化氢铵、10 mL盐酸、5 mL硝酸、0.5 mL溴、10 mL硫酸(1+1)溶解试样,冒硫酸烟后剩余体积为1 mL时,可以保证硼氢化钾还原过程的酸度;待测液中铜(Ⅱ)对硼氢化钾还原铁(Ⅲ)的反应有催化作用,且不干扰铁的测定;硼氢化钾质量浓度为20 g/L时,可有效将铁(Ⅲ)还原为铁(Ⅱ)且不影响铁的测定;硫磷混酸用量为15 mL时滴定终点敏锐。干扰试验表明,样品中共存元素对测定的干扰可忽略。选取不同含量的铜精矿标准物质和样品,按照实验方法测定其中铁的含量,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
n
=7)在0.20%~0.55%之间。采用国标方法GB/T 3884.15—2014进行方法比对试验,对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进行
t
检测,结果表明两种方法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本方法可用于冶炼企业大批量快速分析检测铜精矿中铁量。
钢中夹杂物三维重构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吴园园, 金传伟, 张继明
冶金分析. 2024, 44(11): 28-33.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0-7571.012454
摘要
(46)
PDF全文
(1)
可视化
收藏
聚焦离子束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微纳加工手段,在钢铁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文中主要以82A帘线钢铸坯和55SiCr弹簧钢铸坯为研究对象,利用聚焦离子束对其中的复合夹杂物进行系列切片及三维重构,发现在三维重构过程中存在如方法校正、物相衬度差异等对结果产生不良影响的因素。研究表明,通过引入偏移量计算公式,解决了重构形态失真、尺寸测定偏差大的难题;以及在系列切片过程中引入能谱面分析手段,实现了物相衬度差异不明显的物相重构可能性,有效地解决了目前三维重构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使重构结果能更好地支撑项目研发。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镁及镁合金中砷
薛宁, 孙改华
冶金分析. 2024, 44(12): 55-59.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0-7571.012585
摘要
(46)
可视化
收藏
随着镁及镁合金应用领域的深入,对其中有害元素砷的检测需求越来越多。本文先分次加入硝酸低温加热溶解样品,后用盐酸调节酸度,加入10 mL硫脲-抗坏血酸溶液使As(Ⅴ)还原为As(Ⅲ),建立了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HG-AFS)对镁及镁合金中微量砷的测定方法。考虑镁及镁合金具有多种产品组别,如镁铝系、镁锌系、镁锰系、镁锂系、镁稀土系,试验考察了不同量镁基体及这些该镁合金组别内铝、锌、锰、铜、镍、锂、镧、铈、镨、钕、钆、钇、铒、镝等元素在最大量存在时对砷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镁基体与镁合金中主要合金元素对砷测定产生的干扰均可忽略。实验表明,在砷质量浓度为1.00~10.00 μg/L范围内,砷质量浓度与其对应的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校准曲线的相关系数为0.999 7。方法检出限为0.001 4 μg/g,定量限为0.004 2 μg/g。按照实验方法测定3个镁合金样品,并分别加入砷标准溶液进行加标回收试验。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
n
=6)在2.4%~5.3%之间,加标回收率在98%~106%之间。方法比对试验表明,实验方法测定结果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相符。
离子选择电极法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联用测定锡石和铅锌硫化物共/伴生萤石中氟化钙
王学伟, 陈春永, 冯丽琼, 金婷婷, 陈娜, 方文韬
冶金分析. 2024, 44(11): 89-96.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0-7571.012509
摘要
(44)
PDF全文
(3)
可视化
收藏
锡石和铅锌硫化物共/伴生萤石中CaF
2
含量为1%~50%(质量分数,下同),而现行的行业标准方法适用于CaF
2
含量大于3%的萤石样品。行业标准方法中存在0.30%的经验校正系数,因此含量在10%以下的CaF
2
测定结果准确性不高。实验使用乙酸(1+9)分离除去CaCO
3
、CaSO
4
等易溶于乙酸的含钙杂质,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微溶于滤液中的F
-
;残渣采用AlCl
3
浸取,选择In作为内标元素,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浸取液中的Ca;将两种方法的结果换算成CaF
2
后相加即为萤石中CaF
2
含量,从而建立了离子选择电极法与ICP-AES联用测定锡石和铅锌硫化物共/伴生萤石中氟化钙的方法。实验考察了AlCl
3
溶液质量浓度、AlCl
3
溶液浸取时间、Ca及其内标元素的谱线等对Ca测定的影响。方法中CaF
2
的检出限为0.010%,定量限为0.040%。按照实验方法测定锡石实际样品、铅锌硫化物实际样品和萤石标准物质中CaF
2
,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
n
=6)为0.22%~0.90%,相对误差(RE)为0.08%~0.63%。方法解决了CaF
2
测定过程中经验校正系数的问题;ICP-AES 中采用内标法消除了由于环境温度波动和电子元件性能变化等导致仪器漂移而对分析结果产生的影响;方法的测定范围得到有效改善,可用于测定锡石和铅锌硫化物共/伴生萤石中CaF
2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IN718镍基高温合金中铌的不确定度评定及快速评定方法分析
王祥德, 刘含笑, 柏占明, 顾续盛, 杨雪茹, 刘凯
冶金分析. 2024, 44(12): 47-54.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0-7571.012532
摘要
(44)
可视化
收藏
测量不确定度可直观地体现测定过程的质量控制水平,随着国内GB/T 22553等标准的发布实施,Top-down法越来越受到重视。分别基于Top-down法和GUM法对IN718镍基高温合金中铌含量测定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和比较,发现以Top-down法中再现性标准差
s
R
评定的不确定度明显高于GUM法评定的结果。对近年金属材料不确定度评定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使用简化Top-down法,利用中间精密度评定的不确定度与GUM法评定的不确定度的比值
U
(
R
w
)/
U
(
w
)经稳健统计方法处理,稳健平均值为1.20,稳健标准偏差为0.48,说明两种方法的评定结果一致性良好。与GUM法相比,简化Top-down法无需识别称量、标准物质、重复性等分量,无需进行繁琐的计算与合成,评定过程简单、易操作,该方法的使用能够帮助实验室方便快捷的评定不确定度,促进实验室质量控制水平的提升。
高碘酸钠氧化分光光度法测定硼铁中锰
孟伟, 李雅华, 周胜强
冶金分析. 2024, 44(12): 72-77.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0-7571.012541
摘要
(41)
可视化
收藏
锰元素可提高硼铁韧性,对锰的准确测定有助于生产更高质量的硼铁基合金材料。采用王水低温溶解后冒高氯酸烟消解样品,在硫磷酸介质中高碘酸钠将锰氧化至七价,于530 nm处采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建立了一种高碘酸钠氧化分光光度法测定硼铁中锰的方法。分别采用在硫磷酸存在下冒高氯酸烟、冒高氯酸烟后补加硫磷酸、酸溶回渣3种方式处理样品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这3种方式溶样,硼铁样品中锰测定结果基本一致,硼铁标准物质/样品中锰测定结果与认定值/标准值相符,其中,冒高氯酸烟后补加硫磷酸法操作最为简单。方法的测定范围为0.050%~1.00%(质量分数,下同),校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99,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3×10
3
L·mol
-1
·cm
-1
;方法中锰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04%和0.012%。方法用于测定硼铁标准物质和硼铁样品中锰的含量,测得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
n
=11)为0.25%~0.46%。按照实验方法测定3个硼铁标准物质/样品和2个硼铁样品中锰含量,标准物质/样品的测定值与认定值/标准值相符,实际样品测定值与酸溶回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结果相吻合。
pH电位滴定法测定发动机油碱值
常高, 冯程, 李良, 张静茹, 张作煜
冶金分析. 2024, 44(11): 66-71.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0-7571.012494
摘要
(38)
PDF全文
(2)
可视化
收藏
碱值测试可用于评估发动机油中碱性添加剂含量,是发动机油性能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将20种发动机油的解离常数带入汉德森-海森巴赫方程,结合能斯特方程计算得到不同发动机油的理论终点pH值,通过统计学中稳健统计算法A进行统计分析,确定适用于所有发动机油的终点pH值为-4.5;再以冰乙酸和氯苯混合溶液为溶剂,使用高氯酸冰乙酸进行滴定,建立了pH电位滴定法测定发动机油碱值的测定方法。方法检出限为0.004 1 mg KOH/g。将碱值发动机油标准物质用不含碱性物质的基础油进行稀释,混合均匀后配制成碱值依次为2、5、20 mg KOH/g的空白加标样品,采用实验方法进行测定,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
n
=6)为0.60%~1.2%,空白加标回收率为99%~102%。采用实验方法对不同发动机油样品进行测定,并采用行业标准SH/T 0251—1993《石油产品碱值测定法(高氯酸电位滴定法)》进行方法比对,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测定值的差值均在行业标准SH/T 0251—1993要求的重复性限要求范围内。选择4个不同碱值水平的发动机油标准物质,按照选定的实验方法进行测定,测试结果在标准值偏差范围内,相对标准偏差(
n
=6)为0.37%~0.81%。按照实验方法对5种发动机油样品进行测定,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
n
=10)均小于1%。
碱熔-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碳化硅脱氧剂中钛
牟英华, 胡维铸, 王亚朋
冶金分析. 2024, 44(11): 78-83.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0-7571.012482
摘要
(38)
PDF全文
(2)
可视化
收藏
碳化硅脱氧剂是一种高性能复合脱氧剂,测定其中钛含量,可以对冶炼过程中元素的引入和损失进行追踪,从而更加有效地改善钢材性能。碳化硅脱氧剂成分复杂,本方法采用高温熔融法处理样品,选择碳酸钠与过氧化钠作为混合熔剂,将盛有试样和混合熔剂的镍坩埚放入400 ℃高温炉中,逐渐升温至900 ℃,保温30 min,熔融试样;试样完全熔解后,用热水浸出,盐酸酸化,定容后干过滤;选择Ti 334.941 nm作为钛的分析线,基体匹配法绘制校准曲线,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对滤液中的钛元素进行测定,建立了碳化硅脱氧剂中钛的测定方法。钛元素校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在0.999 9以上;钛的检出限为0.000 5%(质量分数)。按照实验方法测定碳化硅脱氧剂样品中钛,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
n
=7)为2.0%;加标回收率为98%~102%。分别采用本方法与国家标准GB/T 16555—2017中的分光光度法对7个碳化硅脱氧剂样品中钛进行测定,结果相吻合。
国内外630不锈钢非金属夹杂物对比分析
管彦超, 韩正鹏, 徐翔宇, 付建勋
冶金分析. 2025, 45(2): 1-9.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0-7571.012593
摘要
(38)
可视化
收藏
SUS630不锈钢(以下简称630不锈钢)因其卓越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在尖端行业中表现突出,客户对其纯净度有极高的标准。本文研究了3种工艺(连铸、模铸、电渣)下生产的5种630不锈钢产品的洁净情况。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SEM/EDS)和电子探针显微分析(EPMA)对夹杂物的类型、分布、三维形貌及显微组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电渣工艺下的国内A样最为洁净,夹杂物密度为18个/mm
2
,面积占比为0.009%;连铸工艺下的国内B样夹杂物密度最高,且含有大尺寸硫化物夹杂。相同模铸工艺的日本样品夹杂物分布均匀,而国内C样则存在大量Nb(N,C)偏析,存在点蚀风险。本文填补了630不锈钢夹杂物研究的空缺,为未来高品级630不锈钢的改良开发提供数据支持。
废旧金属分类回收技术及应用研究进展
徐昕霞, 刘佳, 崔飞鹏, 李亚强, 郭飞飞, 沈学静
冶金分析. 2024, 44(10): 31-37.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0-7571.012434
摘要
(37)
PDF全文
(7)
可视化
收藏
基于算法、成分的废旧金属智能分拣技术逐渐崭露头角,包括机器视觉、X射线荧光光谱(XRF)、X射线衍射形貌术(XRT)、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技术等,本文综述了这些技术在废旧金属分类方面的最新进展。机器视觉已实现产业化应用示范,其自动化程度高,不过对环境敏感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X射线荧光光谱/X射线衍射形貌术技术的元素识别能力强但适用的金属种类有限;目前市场上针对金属、塑料及矿石的商业化仪器已相当成熟,LIBS技术的元素检测范围广,理论上可以覆盖全元素周期表,但检测效率较低,且技术本身仍在研究发展中。各技术均有优缺点,需融合创新以优化分类效果。未来应多技术联用提升分类能力,定制化满足市场需求,自主研发增强核心竞争力,全流程自动化提高效率,结合人工智能(AI)、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推动废旧金属智能分类产业迈向新台阶。
碱溶液提取-流动注射分析仪测定底泥中挥发酚
李小辉, 胡新颖, 高志军, 孙慧莹, 于亚辉, 刘春霞
冶金分析. 2024, 44(12): 21-26.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0-7571.012518
摘要
(36)
可视化
收藏
准确高效地测定底泥中挥发酚含量,对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控制液固比为15∶1,用10 g/L氢氧化钠溶液以180 r/min振荡15 min对样品中的挥发酚进行浸提,同时加入3.0 g硫酸铜去除样品中硫化物的干扰,实现了流动注射分析法对底泥中挥发酚的测定。结果表明,挥发酚质量浓度在0.02~1.0 mg/L范围内与其对应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9。方法的检出限为0.08 mg/kg,测定下限为0.32 mg/kg。应用实验方法对3个不同挥发酚含量的底泥样品进行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
n
=6)为0.83%~1.4%。选取两种不同类型的底泥样品,分别进行3个含量水平的加标回收试验,加标回收率在 93%~104%之间。分别采用实验方法和标准方法HJ 998—2018中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对6个底泥样品中挥发酚进行测定,两种方法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碱熔-硅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碳化铬中硅
徐华, 曾志平, 施意华, 陈超, 陈家荣
冶金分析. 2024, 44(12): 66-71.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0-7571.012539
摘要
(36)
可视化
收藏
准确测定碳化铬中硅含量对其产品质量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实验采用过氧化钠熔融样品,热水浸取后酸化,盐酸挥铬,在一定酸度条件下,硅先与钼酸铵生成硅钼黄,加入草酸-硫酸混合酸消除磷和铁的干扰,最后加入抗坏血酸将硅钼黄还原成硅钼蓝,然后使用分光光度法于波长810 nm处进行测定,建立了碱熔-硅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碳化铬中硅的方法。结果表明,当硅质量浓度在0.05~1.20 μg/mL范围内与其相应的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9;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2.41×10
3
L·mol
-1
·cm
-1
。方法检出限为0.001 7%(质量分数,下同),方法定量限为0.005 2%。共存离子干扰试验表明,试液中残余的铬以及样品中的磷和铁不干扰硅的测定。按照实验方法测定3个碳化铬样品中硅,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
n
=9)为0.51%~5.8%。对2个碳化铬样品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为97%~102%。
金属材料中氢元素检测评述
周伟, 杨敬巍, 王学华, 孙烨, 王闰鹏, 何源
冶金分析. 2024, 44(8): 27-33.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0-7571.012511
摘要
(34)
PDF全文
(28)
可视化
收藏
对金属材料开发利用水平的提升,需要精准把控金属材料的物理特性和机械性能,氢元素对这类性能的影响尤为关键。本文简述氢元素对金属材料性能的影响和危害,并介绍了近些年金属材料中氢元素含量测定方法,主要包括物理化学方法、管式炉加热-热导/红外法、惰气保护脉冲炉加热-热导/红外法、惰气保护脉冲炉加热-质谱法、热解吸-质谱法等,并分别概述了相应分析原理、仪器结构及技术特点。对这些方法所适用的检测对象、分析范围、检测限等指标进行总结,使得相关领域的分析检测人员能够对金属材料中氢含量检测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热处理温度和时间对结晶氯化铝分解产物物相变化的影响
白健, 曲直, 张云峰, 任旭东
冶金分析. 2024, 44(12): 40-46.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0-7571.012545
摘要
(34)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主要研究热处理温度、热处理时间对结晶氯化铝分解产物物相变化特征的影响。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AES)及金相显微镜分别对结晶氯化铝的成分和微观形貌进行分析探讨,结果表明,结晶氯化铝纯度较高,含有微量的钠和钙等杂质元素,属于斜方晶系结晶。而氧化铝呈不规则椭圆形,粒径在100~210 μm之间。采用热重分析仪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分解产物的物相变化特征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结晶氯化铝在80~100 ℃热处理失去少量自由水,120 min分解率为6.95%,物相仍为结晶氯化铝。150 ℃热处理120 min分解率为35.84%;200 ℃ 热处理120 min分解率为87.31%;600~1 200 ℃分解速度极快,5 min时全部完成分解。结晶氯化铝的分解率与热处理温度和时间成正比关系,热处理温度是主要因素。热处理温度为200~700 ℃时,分解产物物相是ρ-型或者是无定形型氧化铝;800~1 000 ℃分解产物物相以γ-型氧化铝、δ-型氧化铝、η-型氧化铝为主,其中1 000 ℃分解产物出现少量α-氧化铝。当热处理温度达到1 200 ℃时,所有物相都转变为能量最稳定的α-氧化铝相。本研究为结晶氯化铝热处理理论研究及实验室中试设备选型提供数据依据,为结晶氯化铝热处理工艺参数优化提供数据支撑。
基于Paris公式的螺栓疲劳断口定量反推与有限元验证
赵睿, 钟振前, 付航
冶金分析. 2024, 44(12): 84-92.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0-7571.012501
摘要
(34)
可视化
收藏
准确预测螺栓的疲劳寿命对于保障工程安全和制定维护计划至关重要。Paris公式是疲劳分析中广泛认可的模型,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压力容器中的10.9级螺栓进行疲劳断裂分析来着重探讨Paris公式在疲劳寿命计算中的重要性,并验证Paris公式在预测失效方面的准确性。本文进行了化学元素分析、金相组织分析和电镜观察,通过测量疲劳条带并对疲劳条带宽度进行数据拟合反推两个螺栓断口的疲劳寿命。结果显示#1螺栓的裂纹扩展寿命为17 251个循环,#2螺栓为19 549个循环。有限元模型验证结果表明#1螺栓的裂纹扩展寿命为16 228个循环,#2螺栓为18 525个循环,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仿真模拟得到的疲劳寿命与计算结果的相对误差不超过6%。研究表明,Paris公式在特定情境下具有准确预测螺栓失效的重要意义,为提高结构件的安全性提供了可靠参考。
小型化远程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仪器研发及对合金钢中硅钼铬的分析
宋骁冉, 牛广辉, 汤悦, 许应铜, 林庆宇, 段忆翔
冶金分析. 2024, 44(9): 8-13.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0-7571.012503
摘要
(33)
PDF全文
(10)
可视化
收藏
为提升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技术在各种极端环境下的灵活分析能力,本研究实现了远程LIBS仪器的小型化设计。仪器采用模块化设计,以云台为底座,能够实现对远距离目标的灵活检测分析,采用8种合金钢标准样品为实验对象,在2 m条件下进行光谱采集,对标样中Si、Mo及Cr这3种元素进行定量分析。使用随机森林算法(RF)分别构建了上述3种元素的定量模型,模型决定系数分别为0.999 8、0.998 8、0.999 1。在对模型验证时,验证样品中Si、Mo及Cr 3种元素预测含量的相对误差最小值分别为14.6%、12.9%、11.6%。所研发的小型化远程LIBS仪器具有良好的远程定量检测能力。
五酸溶样-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泥质岩中稀土等33种元素
夏祥, 陆海川, 丁洋, 龚仓, 刘涛, 廖炫哲
冶金分析. 2025, 45(2): 25-33.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0-7571.012597
摘要
(33)
可视化
收藏
准确测定泥质岩中包括稀土在内的微量元素含量,可用于评估泥质岩作为能源资源的潜力,服务于地质学研究及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本文采用敞开酸溶法以硝酸-盐酸-氢氟酸-高氯酸-硫酸五酸体系对泥质岩样品进行处理,加入过氧化氢-王水混合溶液进行浸提,分别以Rh、Re为内标进行校正,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同时测定泥质岩样品中稀土等33种元素(La、Ce、Pr、Nd、Sm、Eu、Gd、Tb、Dy、Ho、Er、Tm、Yb、Lu、Sc、Y、Be、Mn、Co、Ni、Cu、Zn、Rb、Sr、Mo、Tl、Pb、Bi、Th、U、Ti、Nb、Ta)的方法。结果表明,33种元素校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 5,方法检出限为0.000 1~0.9 μg/g,定量限为0.000 4~3.6 μg/g。选择GBW07104和5个采自新疆鄯善吐哈盆地的泥质岩样品,按照实验方法测定稀土等33种元素,结果表明,各元素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
n
=12)在0.16%~9.9%之间,满足DZ/T 0011—2015规范中相对标准偏差RSD≤10%的要求。选取与泥质岩样品成分相似的岩石标准物质GBW07103、GBW07104,按照实验方法对稀土等33种元素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各元素的测定值与认定值基本一致,对数差值(Δlg
C
)在0.00~0.08之间,满足DZ/T 0011—2015中Δlg
C
≤0.11的要求。称取两个泥质岩样品,按照实验方法进行测定,并分别向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的混合标准溶液开展加标回收试验,结果表明,泥质岩样品中稀土等33种元素的加标回收率在92%~110%之间,符合《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DZ/T 0130—2006)回收率为90%~110%的要求。
熔融制样-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钽铁、铌铁精矿中五氧化二钽、五氧化二铌、二氧化钛
刘名红, 熊定淦, 肖娟, 袁琦
冶金分析. 2025, 45(2): 70-75.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0-7571.012567
摘要
(33)
可视化
收藏
目前钽铁、铌铁精矿中五氧化二钽、五氧化二铌的测定采用重量法,二氧化钛的测定采用双安替吡啉甲烷分光光度法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这些测定方法操作流程较长,且不能一次制样同时测定,不能够完全满足检测效率的要求。本文建立了熔融制样-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WDXRF)测定钽铁、铌铁精矿中五氧化二钽、五氧化二铌、二氧化钛的测定方法。通过实验对仪器工作参数进行了优化;对熔融温度和时间进行了考察,确定了熔融温度1 100 ℃、熔融时间10 min的最佳条件,此时熔体流动性好,试料片均匀,无不熔物;另外,比较了用内标校正与直接测定对校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的影响,结果显示五氧化二钽用二氧化铪校正后校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得到明显改善,五氧化二铌和二氧化钛使用内标和直接测定两者校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无明显差别。按照实验方法测定3个钽铁、铌铁精矿样品中五氧化二钽、五氧化二铌、二氧化钛,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
n
=9)小于3%;分别采用本法和化学湿法分别对钽铁、铌铁精矿样品中各组分进行测定,结果无明显差异。
粉末压片制样-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精炼渣中8种主要组分
高延强, 祁巍, 刘艳辉, 常利民, 赵留伟
冶金分析. 2025, 45(2): 76-81.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0-7571.012582
摘要
(32)
可视化
收藏
钢铁冶金企业精炼渣的化学组分一般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测定,虽然有国标方法可以参考,但分析速度不能满足冶炼炉前生产的要求。本方法采用粉末压片制样法,设定研磨时间为40 s,压片压力为40 MPa、保压时间为40 s;选择自制的8个精炼渣样品作为校准样品制作校准曲线,建立了粉末压片制样-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精炼渣中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氧化钙、氧化镁、五氧化二磷、氧化锰、二氧化钛、铁等8种主要组分的方法。各组分的校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8。按照实验方法测定精炼渣样品中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氧化钙、氧化镁、五氧化二磷、氧化锰、二氧化钛、铁,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
n
=11)均小于0.06%。按照实验方法测定3个精炼渣样品,测定结果与化学湿法分析(其中二氧化硅采用高氯酸脱水重量-硅钼蓝光度法;三氧化二铝、氧化钙采用EDTA滴定法;氧化镁、五氧化二磷、氧化锰、二氧化钛、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对比,结果相一致。
基于碱溶液提取法的地块土壤中铬(Ⅵ)测定方法的优化
李静, 丁冬梅
冶金分析. 2024, 44(12): 60-65.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0-7571.012534
摘要
(30)
可视化
收藏
准确测定地块土壤中铬(Ⅵ)含量对污染地块治理和修复具有重要意义。碱溶液提取-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地块土壤中铬(Ⅵ)测定的主要分析方法之一。文章以地块土壤标准物质和实际样品为研究对象,依次考察了加热方式、搅拌速度、液固比、还原性修复药剂对铬(Ⅵ)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水浴加热方式,地块土壤中的铬(Ⅵ)提取更完全,且测定结果的稳定性优于电加热方式;搅拌速度显著影响铬(Ⅵ)测定结果,持续稳定的中速搅拌效果最佳;通常情况下,液固比为10∶1虽然可以满足常规土壤样品中铬(Ⅵ)的有效提取,然而对于铬(Ⅵ)含量超过校准曲线线性范围上限的地块土壤样品,宜通过减少称样量的方式来确定最佳液固比,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还原性修复药剂对铬(Ⅵ)加标试验会形成负干扰,在提取前加入过氧化氢,于室温下超声反应5 min,能够在改变样品基体还原特性的同时维持土壤样品中铬(Ⅲ)化学形态的稳定性,使铬(Ⅵ)加标回收率提高至75.0%~97.5%,有效消除还原性修复药剂对铬(Ⅵ)基体加标回收试验的干扰。
钼对马氏体不锈钢40Cr13Mo全氢罩式退火氧化皮的影响
潘红涛, 李照国, 张有余
冶金分析. 2024, 44(12): 78-83.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0-7571.012506
摘要
(28)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同种工艺生产的40Cr13Mo和40Cr13全氢罩式炉退火钢卷氧化皮样品进行了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EDS),以及X射线衍射(XRD)分析。结果表明:由于Mo的添加,40Cr13Mo不锈钢氧化皮较致密、剥落程度低,内部仅存在一些微小的缺陷,局部存在压应力且强度略高于氧化皮强度;与基体结合区域似胶状、且存在“楔形小凸起”钉扎深度0.81 μm的2FeO·SiO
2
(铁橄榄石);存在氧化皮厚度较小但极差较大,与基体结合面不平整的现象;EDS面扫描Cr元素能量分布趋势与O元素能量分布趋势一致,高能级区域占90%以上且分布在氧化皮的中层、里层,10%的中能级区域分布在氧化皮外围,不存在低能级区域,与基体结合区域Si呈连续中能级宽3 μm条带、条带上伴有3 μm高能级斑块;氧化皮被氢气还原的过程严重滞后,物相以FeCr
2
O
4
和FeO两相为主,两者的含量(质量分数,下同)之和达90.2%,Fe、Cr、Cr
0.7
Fe
0.3
三相的含量仅为9.6%。
高压密闭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稀有金属矿石标准物质中锆铪镓铊铀钍
夏传波, 郑建业, 田兴磊, 王景云, 刘继伟, 成学海
冶金分析. 2025, 45(2): 18-24.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0-7571.012556
摘要
(28)
可视化
收藏
稀有金属矿石中常伴生锆、铪、铀、钍、铊、镓、钨、锡等多种稀散金属元素,但是相关测试方法文献较少,现有稀有金属矿石标准物质也缺少锆、铪、镓、铊、铀、钍等伴生元素的定值结果。本文以硝酸-氢氟酸体系采用高压密闭消解法对6种稀有金属矿石标准物质进行消解,用王水(1+1)进行残渣复溶,实现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锆、铪、镓、铊、铀、钍的测定,给出了6种稀有金属矿石标准物质中6种共伴生未定值元素的参考值。对比了硝酸-氢氟酸-高氯酸敞开消解法、硝酸-盐酸-氢氟酸-高氯酸敞开消解法、硝酸-氢氟酸密闭消解法等3种方法对稀有金属矿石标准物质的消解效果。结果表明,高压密闭消解法能实现样品的完全消解。选择稀有金属矿石分析标准物质,考察了王水(1+1)复溶的效果,结果表明,用王水(1+1)复溶后锆和铪的测定值分别与碱熔-ICP-MS和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相符,说明利用硝酸的氧化性和氯离子的络合作用,可解决锆、铪元素易水解的问题。方法中各元素校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 9;方法检出限为0.01~0.04 μg/g,定量限为0.04~0.16 μg/g。实验方法用于基体类似、待测元素含量接近的标准物质GBW07103(花岗岩)、GBW07832(稀散元素矿石)、GBW07834(稀散元素矿石)和GBW04132(砂岩铀矿)中各元素的测定,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
n
=8)为1.5%~6.4%,能够满足DZ/T 0130—2006《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测定值和标准物质认定值基本一致,相对误差(RE)为-2.6%~3.2%。按照实验方法测定稀有金属矿石标准物质GBW07152~GBW07155、GBW07184和GBW07185中铪、锆、镓、铊、铀、钍,给出了各元素的参考值,可供其他研究参考,为进一步的协作定值等工作提供了基础。
聚焦离子束-扫描电子显微镜双束系统在合金钢夹杂物表征中的应用
鹿超超, 孙雪娇, 方金林, 董丙成, 吴红健
冶金分析. 2025, 45(2): 10-17.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0-7571.012439
摘要
(27)
可视化
收藏
在夹杂物控制研究中,如何准确表征和分析钢中夹杂物是关键环节。聚焦离子束(FIB)-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可以对钢中夹杂物进行内部结构剖析、三维重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样品制备等,已成为合金钢夹杂物研究中的重要检测手段。本文重点讨论了FIB-SEM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夹杂物内部结构剖析、三维重构、TEM样品制备方面的应用,通过检测低合金钢、高强钢、贝斯钢和轴承钢中夹杂物的结构、成分和分布,分析了镁铝尖晶石和硫化物的复合夹杂物、氮化物和硫化锰的复合夹杂物、钙铝酸盐和氮化钛的复合夹杂物等各种夹杂物的形成过程和原因。通过对轴承钢中夹杂物进行三维重构,获取了钢中(Ti,V)N固溶夹杂物的尺寸、三维形貌和空间分布等信息,并进行了TEM样品制备,为解决合金钢中夹杂物的溯源难题提供方法借鉴和理论参考。
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钛合金中11种元素
连危洁, 翟宇鑫, 田兆永, 李爽, 马兰
冶金分析. 2025, 45(2): 56-63.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0-7571.012612
摘要
(27)
可视化
收藏
钛合金中合金元素及杂质元素含量的准确测定对其产品的性能研究和质量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实验使用车削或铣削制备样品;在校正了共存元素干扰后,选择Al 396.110 nm和Al 394.403 nm、Cr 425.433 nm和Cr 313.210 nm、Cu 324.710 nm和Cu 510.514 nm、Fe 259.940 nm、Mn 257.660 nm和Mn 293.310 nm、Mo 386.411 mm和Mo 281.610 nm、Ni 231.604 nm、Si 288.158 nm、Sn 147.510 nm和Sn 317.505 nm、V 437.924 nm和V 290.810 nm、Zr 357.247 nm作为分析谱线;采用一系列钛合金光谱标准样品绘制校准曲线,拟合并优化校准曲线;建立了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钛合金中铝、铬、铜、铁、锰、钼、镍、硅、锡、钒、锆等11种合金及杂质元素的方法。各元素校准曲线的决定系数均大于0.999;方法检出限为0.000 03%~0.002 94%;按照实验方法测定钛合金标准样品中11种元素,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
n
=11)为0.31%~4.9%,各元素测定结果与标准值的相对误差(RE)绝对值均不大于8.1%;对比分析了3个牌号的钛合金样品,采用实验方法测定,结果与YS/T 1262—2018测定值基本一致。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钨铼合金中钾
张闯, 陈雄飞, 高琳, 徐青, 张静, 刘美
冶金分析. 2025, 45(2): 87-93.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0-7571.012592
摘要
(27)
可视化
收藏
准确测定钨铼合金中钾的含量对于研究材料的高温性能、再结晶后的室温塑性等具有重要意义。以硝酸和氢氟酸溶解样品,加入氯化铯溶液作为消电离剂抑制钾元素的电离以消除电离干扰,建立了一种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测定钨铼合金中质量分数为0.000 5%~0.010%的钾含量的方法。干扰试验表明,钨或铼基体对测定的影响较为显著,故采用基体匹配法绘制校准曲线以克服钨或铼基体效应;样品中除基体钨和铼以外的其他元素对测定的影响可忽略。实验表明,样品WRe5和WRe25校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8和0.999 6,钾的特征浓度均为0.007 6 μg/mL。使用实验方法对4个不同钾含量水平的钨铼合金样品进行精密度试验,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
n
=9)为1.7%~3.1%。按照实验方法对WRe5、WRe25钨铼合金样品中钾含量进行测定,并分别加入不同量的1 μg/mL钾标准溶液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为98%~104%。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进行方法比对验证,经
t
检验分析,ICP-MS和实验方法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熔融制样-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镍铁冶炼过程物料中10种组分
施善林,郭阳,李东麟,王永海
冶金分析. 2015, 35(7): 54-59.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0-7571.009540
摘要
(191)
PDF全文
(31378)
可视化
收藏
红土镍矿焙砂、烟尘及电炉渣等镍铁冶炼过程物料经氧化预处理后熔融制样,采用铁矿石、转炉渣标准样品与自制的红土镍矿标样组合建立X射线荧光光谱(XRF)分析校准曲线,实现了镍铁冶炼过程物料中Ni、Fe、SiO
2
、MgO、CaO、P
2
O
5
、Al
2
O
3
、Cr
2
O
3
、MnO、Co等10种组分的快速准确测定。试验发现,样品粒度为200目(74 μm),900 ℃温度下空气氧化45 min后,各还原性组分的质量分数均较低,在此氧化条件下经氧化灼烧的红土镍矿焙砂、烟尘及电炉渣样品中金属单质及残碳质量分数均可降至0.1%以下,达到了使用铂黄合金坩埚对样品制备熔融片的要求。选择偏硼酸锂和四硼酸锂混合熔剂、稀释比为10、在1 050 ℃熔融15 min,熔融效果较好。采用理论α系数进行基体校正,各测定组分校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达到0.999以上。采用红土镍矿及其焙砂、烟尘和电炉渣样品进行分析,精密度实验结果表明,各组分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RSD,
n
=9)小于5%。测定结果根据灼烧减量校正计算后得出样品中各组分含量,结果与化学法测定值基本一致。
超细粉末压片-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磷矿石中12种组分
曾江萍,张莉娟,李小莉,张楠,吴良英,王力强
冶金分析. 2015, 35(7): 37-43.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0-7571.009526
摘要
(187)
PDF全文
(30771)
可视化
收藏
粉末压片法是一种理想的绿色环保制样方法,简单快速,但是粒度效应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很大,限制了这种方法在很多领域的应用。为了解决粒度效应对粉末直接压片法的影响,实验利用超高速行星式超细碎样机,将磷矿石标准物质粉碎至微米级,采用粉末直接压片制样,利用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磷矿石中12种组分(氟、五氧化二磷、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全三氧化二铁、氧化锰、二氧化钛、氧化锶、氧化钙、氧化锰、氧化钾、氧化钠)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将样品粉碎至微米级,能够有效地克服样品的粒度效应,获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特别是将氟的测定范围提高到了10.68%,对轻组分氧化钾和氧化钠的测定结果也很好。采用多种磷矿石标准物质和人工配制标准物质制作校准曲线,各组分的均方根为0.001 1~0.53。校准曲线采用经验系数和康普顿散射线内标法校正组分间的吸收-增强效应,方法的检出限为3~282 μg/g。对两个磷矿石国家标准样品进行精密度考察,各组分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
n=10
)为0.17%~5.2%。对采用标准物质配制的混合标准样品进行准确度考察,测定值与参考值一致。
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五氧化二钒中主次组分
但娟,刘元清,陈小毅,李子敬,刘林
冶金分析. 2015, 35(7): 48-53.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0-7571.009611
摘要
(132)
PDF全文
(27963)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熔融法制备试样,以混合熔剂(
m
Li
2
B
4
O
7
∶
m
LiBO
2
=67∶33)做熔剂,同样品放入铂-黄金坩埚中熔融成玻璃片,其中加入硝酸铵作为氧化剂可避免砷在熔融过程中的损失。通过熔融条件对比试验确定了熔剂稀释比为1∶13,熔融温度为950 ℃。以五氧化二钒高纯试剂作为基体,加入标准物质,制备标准融片并绘制五氧化二钒、铁、磷、硅、砷、氧化钾、氧化钠主次成分的校准曲线,建立了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测定五氧化二钒中主次成分的方法。结果表明,铁、磷、硅、砷、氧化钾、氧化钠次量成分的检出限分别为200、100、100、100、100、100 μg/g,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0.2%。对五氧化二钒实际样品进行分析,实验方法的测定结果与目前行业标准所用方法的测定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现代X射线荧光分析艺术
Dr.S.Uhlig, Mr.M.Pater, 王莉莉, 高新华
冶金分析. 1993, 13(2): 45-48.
摘要
(1354)
PDF全文
(27588)
可视化
收藏
现代波长色散X射线光谱仪是对元素分析的一种无破坏性的、对环境无污染的分析方法.可对固体、粒末、液态样品中铍至铀间各元素进行定性、半定量及定量测定.
硅酸盐材料的主成分X荧光光谱分析中烧失量影响的校正
高新华, 朱一钧
冶金分析. 1988, 8(5): 24-27.
摘要
(1423)
PDF全文
(27513)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XRF法测定硅酸盐材料中八个主成分(SiO_2、Al_2O_3、C_2O、MgO、TFe_2O_3、P_2O_5、K_2O和MnO)。为准确扣除烧失量对测定硅酸盐材料中主成分的影响,使用PW1600X-射线荧光光谱仪提供的XR—60软件程序,以DJ模型和实验α系数校正基体影响。此法快速、准确,并可获得高精度的分析数据。
高频重熔制样法在钢铁样品Ⅹ荧光光谱分析中的应用
李振伍
冶金分析. 1985, 5(5): 39-42.
摘要
(1420)
PDF全文
(27138)
可视化
收藏
在钢铁和复杂合金的X荧光光谱定量分析中,分析样品往往是一些不能直接测量的丝、细棒、小零件或机床切屑等异常形态,需先经高频重熔,制成适合于上机测量的样片.本文通过一组不锈钢样品的实验,介绍用PV8920型高频熔样炉在制备X荧光分析钢铁样品时的应用,并分析和研究实验数据,从而得出各种原始形状样品经重熔处理后各元素变化情况的一些初步结论.
熔融制样-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硬质合金中钨钴镍铁铌钽铬
彭慧仙
冶金分析. 2015, 35(7): 20-26.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0-7571.140175
摘要
(215)
PDF全文
(26216)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高纯氧化物经四硼酸锂和碳酸锂熔融制样制备单一氧化物熔融细粉,称取不同质量单一熔融细粉混合后二次熔融合成各元素含量不同的硬质合金人工标准样品,制作校准曲线,选用经验系数法进行基体校正,建立了无定值标样下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测定钨钴或钨镍类钨基硬质合金中钴、镍、铁、铌、钽、铬、钨元素的分析方法。各元素校准曲线线性范围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8。对人工配制标准样品的精密度进行考察,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0.5%;对硬质合金样品进行精密度考察,精密度良好。准确度验证结果表明,测定结果与GB/T 26050-2010的测试结果及化学法测定值吻合。方法的建立解决了硬质合金定值标准样品难于获得的问题。
单背景扣除法测定钢中痕量钴
朱见英
冶金分析. 1992, 12(5): 49-50.
摘要
(1381)
PDF全文
(26146)
可视化
收藏
核电设备用钢(中低合金钢)中含钴量不得超过0.02%,要求测定钢中残钴。本文介绍使用3530多道X射线荧光光谱仪测定钢中的残钴。 3530仪器是固定通道荧光仪,由于我们无钴的通道,因此通过扫描道来进行。 我们利用“通道操作”中操作程序和记录仪,选择钴的分析线,绘制分析线强度分布图,和校正扫描道的2θ角。实验时发现Co小于0.01%时,标准分析点离散,线性差,无法获得良好的检量线,分析残钴有困难。检量线线性差的原因可能由于背景所致,于是
手持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在现场测定铅锌矿中的应用
屈华阳,黄生福,霍巍恒,梁元,李艳萍,夏冰
冶金分析. 2015, 35(7): 32-36.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0-7571.140206
摘要
(198)
PDF全文
(26079)
可视化
收藏
通过使用手持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铅锌矿含量进行分析,建立了矿山现场快速测定铅锌矿中铅、锌、铜、钼等元素的分析方法。根据待测元素的能量位置,选用35 kV为最优电压。比较了铝、钛、镍等滤片的测试效果,使用镍元素滤片配合4 mm大准直器能够有效降低钼元素的检出限。为了满足矿山现场实际测定的需要,实验采用无制样直接检测的方法。通过数学校准模型对不同样品表面状态进行校准,实现了现场块状、屑状、粉状等矿山实际样品的良好定量分析。采用实验方法检测标准样品和矿山实际样品中的铅、锌、铜、钼等元素含量,测定值与认定值或其他方法的测定结果相符。准确度偏差能够满足现场选矿的需求,重现性好,检测周期短,已经应用于国内某些大型铅锌矿采矿基地。
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钒渣、钒渣熟料和提钒尾渣中主次组分
任保林
冶金分析. 2015, 35(7): 79-83.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0-7571.009423
摘要
(165)
PDF全文
(25350)
可视化
收藏
以四硼酸锂-碳酸锂为熔剂,碘化铵做脱模剂,熔融法制备样品,建立了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测定钒渣、钒渣熟料、提钒尾渣中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锰、五氧化二钒、氧化铬、磷、二氧化钛和全铁的分析方法。试验表明,在试样量为0.25 g、稀释比(
m
样品
∶
m
熔剂
)为1∶20、脱模剂用量为20 mg时熔样效果最佳。采用经验系数法对基体效应进行校正及谱线重叠干扰校正,测定钒渣样品各组分的相对标准偏差(RSD,
n
=10)在0.10%~1.9%之间,检出限在35~460 μg/g之间。用标准物质和实际样品验证,测定结果与标准物质认定值和实际样品湿法测定值相符,能够满足日常分析的要求。
直流辉光放电质谱法测定高纯氧化镧中25种杂质元素
胡芳菲, 王长华, 李继东
冶金分析. 2014, 34(3): 24-29.
https://doi.org/10.13228/j.issn.1000-7571.2014.03.005
摘要
(192)
PDF全文
(9469)
可视化
收藏
利用铜粉作为导电介质, 与氧化镧粉末混合均匀, 压片, 采用直流辉光放电质谱法(dc-GDMS)测定了高纯氧化镧粉末中的部分杂质元素含量。考察了辉光放电条件, 如放电电流、放电气体流量、离子源温度以及压片条件, 如两种粉末的混合比例、压片机压力等因素对放电稳定性以及灵敏度的影响, 优化了实验条件;尝试了将镧, 氧和铜的总信号归一化进行计算的方法, 用差减法计算了高纯氧化镧粉末中的杂质元素含量。将铜粉作为试剂空白, 连续测定11次, 统计各待测元素检出限为0.005~0.34 μg/g;对高纯氧化镧粉末样品独立测定6次, 测定结果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基本吻合, 相对标准偏差在20%以内。
惰气熔融-红外吸收/热导法在无机固态材料气体分析中的应用
刘 攀, 杜丽丽, 聂富强, 李治亚
冶金分析. 2014, 34(6): 42-48.
https://doi.org/10.13228/j.issn.1000-7571.2014.06.009
摘要
(455)
PDF全文
(5325)
可视化
收藏
综述了近十年来惰气熔融-红外吸收/热导法在金属合金、稀土材料、冶金添加剂、耐火陶瓷等无机固态材料气体元素分析中的应用现状, 侧重汇总了称样量、助熔剂、分析功率、标准样品等主要分析条件, 介绍了氢、氧、氮元素分量测定的最新进展。讨论了该法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关建议, 展望了无机固态材料中气体分析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
熔融制样-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硅酸盐和铝土矿中主次组分
高志军,陈静,陈浩凤,李杰
冶金分析. 2015, 35(7): 73-78.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0-7571.009455
摘要
(151)
PDF全文
(4612)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熔融制样,以土壤、水系沉积物、岩石、铁矿石、铝土矿等标准物质拟合校准曲线,建立了X射线荧光光谱(XRF)同时测定硅酸盐和铝土矿中主次量组分(SiO
2
、Al
2
O
3
、Fe
2
O
3
、TiO
2
、K
2
O、Na
2
O、CaO、MgO、P
2
O
5
、MnO)的快速分析方法。确定熔融条件如下:样品与四硼酸锂-偏硼酸锂(质量比为67∶33)混合熔剂在熔融稀释比例为1∶10条件下混合均匀,加入2 mL 500 g/L NH
4
NO
3
溶液、0.5 mL 300 g/L NH
4
Br溶液,于700 ℃预氧化,1 100 ℃温度下熔融。解决了每种矿种都要建立一套分析方法,不能同时测定多种类型地质样品的问题。采用实验方法对GBW07178、GBW07179铝土矿标准物质各组分进行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
n
=12)小于5%,相对误差(RE)小于10%。采用实验方法测定硅酸盐和铝土矿样品,所得结果与湿法值一致。
标准加入法探讨
戎关镛
冶金分析. 1991, 11(5): 30-32.
摘要
(1191)
PDF全文
(3286)
可视化
收藏
标准加入法是一种消除干扰的方法.但干扰成份对测定的影响不一,可以使原来的分析参数—浓度关系从F=m_0C变成F=mC,F=m_0C+b或更复杂的情况(折线、弧线等),只有在某种情况下,使用标准加入法才是合理的.本文从理论上进行了探讨.在使用标准加入法时,应审慎判断其适用性.
微波消解技术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周勇义;谷学新;范国强;马群;郭启华;邹洪
冶金分析. 2004, 24(2): 1-1.
摘要
(1669)
PDF全文
(2583)
可视化
收藏
微波消解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样品前处理手段 ,具有速度快、试剂用量少、样品不易被沾污、节约能源等优点 ,目前已在生物、地质、冶金、煤炭、医药、食品等领域内 ,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本文根据消解样品类型的不同 ,近年来 ,对微波消解在上述方面的应用加以归纳 ,共引用文献 74篇。
循环伏安法测定溶液中Fe3+和Fe2+浓度比
李云;王晨雪;尚游;尚世智;郭建伟
冶金分析. 2011, 31(3): 72-75.
摘要
(2563)
PDF全文
(2109)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循环伏安法(CV)测定铁泥制备Fe3O4过程中Fe3+与Fe2+浓度比值的变化,为该工艺过程提供方便、快捷的监测方法。在实验条件下,溶液中的Fe3+与Fe2+组成可逆的氧化还原体系,产生一对峰形良好的氧化还原峰。对影响峰电流的扫描速度、pH值及干扰离子等因素进行考察,结果表明,扫描速度在0.002~0.01 V/s、pH在1.5~2.5时对氧化峰电流及还原峰电流没有影响;溶液中存在的SO42-离子在实验范围内对体系基本无干扰。Fe3+的浓度在0.000 8~0.008 4 mol/L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9,相对标准偏差(n=7)在 0.70%~2.0%之间。该法与标准重铬酸钾滴定法对比,相对误差为1.7%。
镍基合金中元素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邵晓东;刘养勤;李瑛;李发根;
冶金分析. 2010, 30(5): 38-48.
摘要
(1862)
PDF全文
(2074)
可视化
收藏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测定镍基合金中化学元素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从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光光度法、原子荧光光谱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红外吸收光谱法、质谱法、电分析化学法和化学分析法等9个方面介绍了目前有关镍基合金材料中化学元素分析方法的基本特点和应用实例,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提出了镍基合金中化学元素分析方法的发展方向:从化学法及单一的元素分析到仪器分析及多元素同时分析。
金属中碳的分析方法综述
陈晓青;邓大超;方彩云
冶金分析. 2003, 23(2): 1-1.
摘要
(1358)
PDF全文
(2025)
可视化
收藏
综述了近10年来国内外对金属中碳含量的测定方法、所用的仪器及样品处理等方面的进展。文中共查阅文献118篇。
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颗粒灰中二氧化硅、氧化钙、氧化镁
魏海玉, 秦玲玲, 陶蕊,
冶金分析. 2006, 26(6): 82-83.
摘要
(1843)
PDF全文
(1972)
可视化
收藏
不详
原子吸收光谱法在重金属铅镉分析中的应用进展
李燕群,
冶金分析. 2008, 28(6): 33-41.
摘要
(1301)
PDF全文
(1855)
可视化
收藏
综述了近年来原子吸收光谱法在重金属元素铅、镉分析中的应用进展。从样品预处理、分离富集、测定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归纳和评述,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提高方法的选择性,简化样品前处理过程,选择简便、快速的分离富集技术为发展方向,同时随着原子吸收光谱技术的提高以及与一些分离富集系统联用技术的不断成熟和进步,将拓展原子吸收光谱法在测定不同种类样品中铅、镉元素的应用研究。
从含钴转炉渣中回收钴的方法及应用
郭艳华,戴惠新,杨俊龙
冶金分析. 2013, 33(5): 76-80.
摘要
(2178)
PDF全文
(1834)
可视化
收藏
为实现钴资源的综合利用, 对含钴转炉渣回收钴的方法及其研究进展与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冶炼时, 钴主要以化学溶解的方式进入转炉渣, 根据其在冶炼过程中进入转炉渣情况及转炉渣存在的现状, 介绍了浮选、火法冶炼、湿法分离、萃取法、微生物浸出等分离回收方法, 并讨论了各种分离回收方法的优势及局限性。其中, 具有高选择性、高回收率、流程简单、操作连续、易于实现自动化等优点的溶剂萃取法, 以及具有污染小、成本低、高效等特点的微生物浸出法, 拥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羧基化石墨烯修饰玻碳电极测定水样中的痕量铅和镉
许春萱;吴志伟;曹凤枝;高滢滢;
冶金分析. 2010, 30(8): 30-34.
摘要
(1991)
PDF全文
(1786)
可视化
收藏
石墨烯纳米片通过酸处理制备羧基化纳米石墨烯,将羧基化石墨烯修饰在玻碳电极表面制得石墨烯修饰玻碳电极,以此电极作工作电极,建立了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同时测定痕量铅和镉的电化学分析法。在0.1 mol/L pH 4.5的NaAc-HAc缓冲液中,在-1.2 V富集400 s后,溶出峰电流分别与Cd2+和Pb2+的浓度在2×10-9~2×10-7mol/L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分别为2×10-10mol/L和2×10-11mol/L。实验结果表明,玻碳电极被羧基化石墨烯修饰后检测灵敏度显著地提高。该法已用于实际水样中痕量镉和铅的测定,回收率在95%~109%之间。
季铵盐N_(263)的非水滴定分析
唐红萍;杨明德;何培炯
冶金分析. 2002, 22(2): 1-1.
摘要
(1938)
PDF全文
(1682)
可视化
收藏
非水滴定法可定量测定季铵盐N2 6 3浓度 ,预处理对测定结果有显著影响。适当量的碱可以将叔胺盐转化成游离胺 ,但过多的碱会产生较多的季铵碱 ,使测定结果偏低。预处理使N2 6 3中含有一定水 ,如果分析季铵盐纯度 ,预处理时还需要除去其中的水分
分离富集金属铟的方法进展(综述)
李兴扬,宋庆武,张旭,王翀
冶金分析. 2013, 33(12): 13-18.
摘要
(132)
PDF全文
(1579)
可视化
收藏
稀散金属铟具有独特而优良的理化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诸多高科技领域,由于其与主矿金属化学性质相似,造成了分离上的困难,国内外对铟的分离富集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对比介绍了分离富集铟的传统方法和新型方法,着重对新型分离富集方法包括液膜法、螯合树脂法、萃淋树脂法、溶剂微胶囊法和浮选法等进行了综述和评述,并对铟的分离富集技术趋势进行了展望。
玫瑰红酸钠试纸作外指示剂-氯化钡滴定法测定水中硫酸根
董亦斌
冶金分析. 2013, 33(4): 61-63.
摘要
(4053)
PDF全文
(1559)
可视化
收藏
基于钡与硫酸根沉淀反应后,过量的钡能使玫瑰红酸钠变色,从而建立了玫瑰红酸钠试纸指示、氯化钡滴定测定硫酸根的方法。将滤纸浸入玫瑰红酸钠调配液中,制成的玫瑰红酸钠试纸能作为外指示剂,用于硫酸根的测定。详细探讨和考察了试纸的制作、酸度和共存离子的影响等,结果表明:将滤纸浸入玫瑰红酸钠溶液中,加入醋酸钠溶液进行浸泡,然后在110 ℃左右于暗处将试纸相互隔开,可急速烘干,干燥后制成的试纸着色性好,稳定性显著提高;在pH 4~6的介质中,试纸显色灵敏,响应快,且大多数常见离子不干扰测定。方法用于水样分析,测定值与重量法测定值相一致,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
n
=7)为0.30%~0.42%。
重铬酸钾法快速测定钛铁矿中钛铁含量
刘冠龙 许俊鸿
冶金分析. 2012, 32(3): 74-76.
摘要
(3274)
PDF全文
(1511)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磷酸脱水后的缩合物具有较强的酸性和配位性,试样经磷酸在高温下加热5 min溶解后,在酸性条件下,被铝片,氯化亚锡还原,然后以中性红和二苯胺磺酸钠作指示剂,采用重铬酸钾滴定法分别测定了钛铁矿中钛、铁含量。研究了溶样条件、样品细度、溶解时间和还原酸度对测定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实验条件。采用本方法对实际样品中钛、铁进行测定,测定值与经典的硫酸高铁铵汞盐法测得结果一致,相对标准偏差(n=5)均小于02%和05%。采用本方法对钛铁矿标准样品(YSBC1970476)中钛、铁进行5次测定,测定结果与认定值相符,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12%和062%,。
铝及铝合金中元素分析的标准应用现状与方法研究进展
刘攀
冶金分析. 2018, 38(4): 32-50.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0-7571.010196
摘要
(97)
PDF全文
(1507)
可视化
收藏
从中国国家标准、中国有色行业标准、中国航空行业标准、中国进出口检验检疫行业标准、ISO国际标准、日本标准、欧洲标准、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STM)标准等160余项国内外标准分析方法的角度,介绍了各区域和行业的标准分析方法现状。结合文献(期刊论文)方法,进一步综述了湿法化学分析方法和现代仪器分析方法及试样制备与预处理方法在铝及铝合金50余种元素项目分析中的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重点评述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滴定法、重量法、电化学方法、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质谱法、红外吸收法、热导法等分析方法的基本特点、测定范围和应用实例。引用文献74篇。
金属中氢的分析技术进展
王蓬, 王海舟,
冶金分析. 2007, 27(3): 37-44.
摘要
(1261)
PDF全文
(1504)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金属中氢的存在状态及其对材料的影响。总结了近年来金属中氢的检测方法及目前实验室常用的测氢设备以及分析方法。除常规取样、实验室检测方法外,由于工艺的要求,在线检测手段发展越来越快。钢液、铝液中氢的在线测量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并已经研制出可在线同时检测钢液中氧、氮、氢3种气体元素的检测设备。熔敷金属中氢的检测已经逐渐由热导法替代了传统的水银法和甘油法。
分析测试中测量不确定度及评定 第五部分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曹宏燕,
冶金分析. 2006, 26(4): 89-94.
摘要
(1701)
PDF全文
(1486)
可视化
收藏
对A类和B类不确定度评定的概念、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温度对溶液体积的影响等几个容易混淆和在评定中要注意的问题进一步讨论,提出一些新的认识,有助于对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概念的理解,并对评定中的具体问题作出正确、合理的判断。
我国焊接药剂化学分析标准体系现状与发展
刘攀, 常国梁, 张欣耀, 朱珍彪, 何鹏飞, 李景滨
冶金分析. 2020, 40(11): 8-16.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0-7571.011050
摘要
(161)
PDF全文
(1475)
可视化
收藏
熔炼焊剂、烧结焊剂、粘结焊剂、焊条药皮、药芯焊丝药粉等焊接药剂在钢铁、镍基合金熔焊中有重要作用,广泛应用于船舶、核电、能源、冶金、化工、机械等工程领域。基于焊接药剂中硫、磷、氟等检验需求,从标准归口来源(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学会推荐方法)与测试技术(取样和制样、湿法分析、固体光谱分析、燃烧法、热解法、含水量试验)及标准物质的视角,系统综述了焊接药剂化学分析标准体系,尤其是化学分析标准方法的应用现状。最后,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建议,以期完善焊剂药剂化学分析标准体系,改善在适用对象、测定项目及范围、检测效率等方面的滞后性现状。
电磁悬浮熔炼技术的发展及其在金属中气体分析领域的应用
王永清, 李雷, 周金香, 李小佳, 王海舟,
冶金分析. 2008, 28(11): 16-23.
摘要
(1400)
PDF全文
(1437)
可视化
收藏
电磁悬浮熔炼技术是一种无容器材料处理加工技术,具有无容器壁污染、熔体均匀、加热熔化速度快以及表面气液相平衡速度快等优点。本文结合业以报道的电磁悬浮技术,概要叙述了近几十年来电磁悬浮技术发展概况,简要阐述了电磁悬浮基本原理,讨论了悬浮线圈的结构设计,对悬浮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了近年来电磁悬浮技术在金属中气体分析的应用,并展望了电磁悬浮技术的应用前景及发展趋势。
氧化氢氧化钴中二价钴含量的测定
常照荣;徐秋红;郑洪河;李云平;刘院英
冶金分析. 2005, 25(1): 1-1.
摘要
(1292)
PDF全文
(1431)
可视化
收藏
研究并提供了用差减法测定氧化氢氧化钴中二价钴占总钴元素含量的具体实验方法。实验发现:样品溶解步骤是整个分析过程中的关键,样品溶解时的酸度,样品量以及实验温度等对分析结果有较大影响。该方法所用试剂简单,操作简便,准确度高,结果可靠。标准偏差≤1.4%(n=6),相对标准偏差≤7.5%(n=6)。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四级杆质谱离子光学系统的现状与进展(综述)
余兴
冶金分析. 2011, 31(1): 23-29.
摘要
(1919)
PDF全文
(1427)
可视化
收藏
简要地介绍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四极杆质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Quadrupole Mass Spectrometry, ICP QMS)的离子光学系统。对各主要仪器厂商(如安捷伦、珀金埃尔默、赛默飞世尔、瓦里安)的ICP QMS的离子光学系统进行了归纳,分为光子挡板、离轴、90度偏转三种类型。分别对不同类型的离子光学系统的现状与进展进行了详细地评述。
低合金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综合表征
张毅,缪乐德,王国栋,高加强,邬君飞
冶金分析. 2011, 31(7): 1-12.
摘要
(2070)
PDF全文
(1416)
可视化
收藏
低合金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表征过程中,需要解决夹杂物分析的代表性和准确性问题。本文提出了夹杂物的综合表征方法:从不同产品、不同工艺的样品入手,明确所需表征的目标夹杂物;采用一种或多种恰当的表征技术对目标夹杂物进行全面的分析;通过在一定视场内夹杂物颗粒数量、尺度大小的计算,能够得到单位体积或单位面积下的夹杂物数量以及粒径分布。应用实例表明,对目标夹杂物进行综合表征,从形貌、化学组成、析出方式、数量、粒径分布等方面着手,寻求这些结果与产品性能或工艺改进的关系,并确定目标夹杂物的表征特性,能够为产品研发或工艺研究提供有效的支持。
ICP-AES分析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冶金分析中的应用
郑国经
冶金分析. 2001, 21(1): 1-1.
摘要
(1374)
PDF全文
(1414)
可视化
收藏
评述了近 2 0年来ICP AES分析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冶金分析中的应用。内容包括 :ICP AES的发展历程、ICP AES分析方法的特性、ICP AES仪器的发展、在冶金分析中的应用现状、发展趋势。文中引用文献 6 2篇。
磷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环境水样中无机磷
李山, 刘丹,
冶金分析. 2006, 26(3): 82-83.
摘要
(2175)
PDF全文
(1410)
可视化
收藏
一种新的硫酸亚铁铵-果糖混合还原剂用于钼蓝光度法测定磷。在0.6 mol/LH2SO4介质中,硫酸亚铁铵-果糖将磷钼杂多酸还原成杂多蓝,其最大吸收波长为824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56×104L.mol-1.cm-1,PO34-质量浓度在0~2.4 mg/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除砷和硅外,水样中共存元素对测定没有干扰;加入1 mL 50 g/L酒石酸钾钠溶液可分别消除0.01 mg As(,Si(干扰。方法用于环境水样中无机磷的测定,结果满意。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稀土的研究进展(综述)
吴文琪;许涛;郝茜;王强;张淑杰;赵长玉
冶金分析. 2011, 31(3): 33-41.
摘要
(1901)
PDF全文
(1407)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近二十年来X射线荧光光谱仪在稀土分析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总结了环境、矿物、稀土富集物、单一稀土化合物、稀土金属、合金、稀土功能材料以及过程分析中稀土元素的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方法,检测方法涉及钢铁、有色金属、石油化工、地质、生物、电子材料等领域。展望了X射线荧光分析方法在稀土行业的应用前景。
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铬(Ⅵ)的改进
尤铁学, 王楠,
冶金分析. 2006, 26(6): 84-85.
摘要
(1627)
PDF全文
(1401)
可视化
收藏
不详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CoO_2中Li,Co的定量分析
于永丽;王乃芝;翟秀静;张秀娟;姚广春
冶金分析. 2005, 25(3): 1-1.
摘要
(1007)
PDF全文
(1378)
可视化
收藏
探讨了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LiCoO2中Li,Co及Co2+的定量分析方法。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Li,Co比;Li,Co工作曲线回归方程分别为A=0.10845C-0.00057,A=0.02179C-0.00070,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94和0.99993;Li,Co回收率为97%~104%。用络合滴定法测定了样品中Co总量;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了Co3+含量。用络合滴定法测定高纯Co2O3中Co含量,得到相对误差为-0.37%,RSD=0.25%。样品中Co2+的含量用样品中Co的总量减去Co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砷、硒、汞和铅形态分析中的应用
刘志江*,金文英,党明岩,刘宇
冶金分析. 2011, 31(6): 34-42.
摘要
(1888)
PDF全文
(1377)
可视化
收藏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具有分析速度快、灵敏、准确的优点,其在元素形态分析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的接口设计方法做一简要回顾。并介绍了砷、硒、汞和铅的存在形式及其形态分析的意义,综述了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在砷、硒、汞和铅四种元素的形态分析中的应用情况。展望了该联用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局限性。
月刊,1981年创刊
主管: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主办: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金属学会
编辑出版:
北京钢研柏苑出版有限责任公司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000-7571
国内统一刊号:
CN 11-2030/TF
国际科技期刊代码:
CODEN YEFEET
邮发代号:
82-157
国外发行代号:
1579M
被收录情况
更多
被收录情况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