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第45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5-03-28
  • 全选
    |
  • 吴园园, 金传伟, 张继明, 麻晗
    摘要 ( 17 )   可视化   收藏
    大尺寸不变形夹杂物是导致帘线钢在拉拔和合股过程发生断丝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有必要研究帘线钢中夹杂物的类型及演变规律。文中利用聚焦离子束-电子束扫描电子显微镜(FIB-SEM)、能谱仪及三维重构软件系统研究了82A帘线钢从铸坯变化到盘条时钢中夹杂物的类型及形态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帘线钢中的夹杂物主要由MnS类、MnS-SiO2类和 MnS-SiO2-CaMgAlMnSiO类组成。铸坯中MnS类夹杂物平面形态多为椭圆形或近似圆形,盘条中MnS形态变为细长条形;铸坯中MnS-SiO2类夹杂物平面形态以近似圆形的SiO2为核心,外层包裹MnS,而盘条中形态仍保持以近似圆形的SiO2为核心,外层包裹的MnS变为长条状,整体呈现“眼睛状”;铸坯中MnS-SiO2-CaMgAlMnSiO类夹杂物平面形态以SiO2为核心,包裹着富含Ca、Mg、Al、Mn、Si、O等元素的复合氧化物,最外层为MnS,盘条中SiO2变形不明显,复合氧化物发生碎化,MnS被拉长,整体沿拉拔方向呈串状分布。夹杂物类型及形态的演变规律研究,为分析夹杂物的危害及高端帘线钢的开发提供工艺控制方向。
  • 武素茹, 李权斌, 张庆建, 朱锦波, 马辉, 姚毅荣
    摘要 ( 15 )   可视化   收藏
    申报品名为“粗锌粉、黄铜粉”的样品,它们属于化学成分主要为金属单质的物料,已经过很大程度的还原提纯,但品质依然参差不齐,固体废物属性难以判断。按照国家标准GB 34330—2017的判断思路,此类样品的来源推断对其固体废物属性而言很重要。本文针对典型锌粉、黄铜粉冶金产物,通过元素含量、物相组成、微观形貌及粒度分布等特征分析,进行了固体废物属性鉴别研究。重点探讨了样品的微观形貌在样品来源工艺推断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并建立了金属单质类物料固体废物属性鉴别方法。锌粉的物相主要为金属锌,其次为氧化锌和碱式氯化锌;同时锌粉的微观形貌为球形,主要来源于火法挥发工艺。黄铜粉的主要物相为铜锌合金和金属铅,另有一些氧化铜、氧化亚铜和氧化锌,以及少量碱式碳酸铜铝,另外还掺杂有棉絮;同时黄铜粉的微观形貌为长条屑状卷曲,形如刀削,主要来源于磨削、抛光等加工工艺。最后以国家标准GB 34330—2017为鉴别依据,对实际含金属单质类样品的固体废物属性进行鉴别,为海关执法提供技术支撑。
  • 刘珂珂, 谢亚雄, 苗良, 李果果, 董学亮
    摘要 ( 20 )   可视化   收藏
    地球化学勘查样品中Hf、Nb、Ta和Zr等高场强元素的准确分析是揭示岩石成岩演化的重要前提。本文采用氟化铵固态熔融消解法与三乙胺基体改进剂增敏技术相结合,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地球化学勘查样品中Hf、Nb、Ta和Zr的方法。样品的预处理分为两步,首先在氟化铵与样品质量比为6∶1的情况下,于240 ℃熔融样品2.5 h,然后添加一定量的高氯酸溶解、蒸发,加入硝酸以及少量盐酸复溶,再蒸发,可以实现样品的完全消解。将溶液蒸发至近干后,用硝酸复溶,加入2%(体积分数,下同)硝酸-0.2%氢氟酸体系为测定介质以避免Nb、Ta等元素的水解或聚合。以10%三乙胺作为基体改进剂进行测定,Hf、Nb、Ta、Zr的归一化信号强度获得了1.8、12.5、2.9以及3.3倍的增强。各元素校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方法的检出限为2.23~22.7 μg/kg,定量限为7.43~75.8 μg/kg。按照实验方法对土壤、岩石、水系沉积物标准物质中Hf、Nb、Ta、Zr进行分析,每个样品平行测定12次,结果表明,测定值与认定值基本相符,测定平均值和标准值之间的对数偏差(ΔlgC)均小于0.05,相对误差(RE)为-1.7%~8.0%,相对标准偏差(RSD,n=12)为1.7%~9.0%,满足行业标准规范DZ/T 0167—2006中准确度要求。选择2个河南豫北地区土壤样品,分别按照实验方法与标准方法GB/T 14506.30—2010中氢氟酸-硝酸封闭酸溶-ICP-MS进行测定,每个样品平行测定6次,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基本一致,实验方法分析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5%~6.1%。
  • 杨春艳, 王宴秋, 常欢, 张秀艳
    摘要 ( 15 )   可视化   收藏
    金为铜精矿的常规计价元素,准确测定其含量对铜精矿冶炼和开发及工厂结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选择王水-HF-HClO4体系溶解样品,以20 mL甲基异丁基甲酮(MIBK)对溶解液中金进行萃取,用196.967Au+为测定同位素,建立了甲基异丁基甲酮萃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铜精矿中金的方法。以金质量浓度为横坐标,金强度与铯内标强度的比值为纵坐标绘制校准曲线,其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9,方法检出限为0.039 g/t,定量限为0.13 g/t。选择铜精矿标准物质和铜精矿样品,按照实验方法进行测定;对于实际样品,采用火试金重量法进行方法对照试验,同时在铜精矿样品中加入金标准溶液进行加标回收试验。结果表明:对于标准物质,测定值与认定值基本一致;对于实际样品,实验方法与火试金重量法测定值基本一致,加标回收率在96%~109%之间。应用实验方法测定2个铜精矿样品中金,测得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10)分别为0.77%和2.1%。
  • 向雪梅, 张恒磊, 张飞飞, 徐乾坤, 张越颖, 杨中元
    摘要 ( 11 )   可视化   收藏
    高温合金具有高的合金化程度及复杂的析出相组成,对高温合金中的析出相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对高温合金的服役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电解提取的方法对GH4169高温合金中的析出相进行提取和分析,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等测试手段重点研究了电流密度、电解时间、电解温度等电解参数的选择对析出相提取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硫酸铵-柠檬酸溶液作电解液时,环境温度不能超过20 ℃,否则将导致镍的水解。单次电解的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将导致阳极沉淀污染。提取GH4169高温合金析出相的最佳电解条件:电解液为10 g/L硫酸铵-10 g/L柠檬酸溶液,单次电解提取时间不超过8 h,电流密度约0.05 A/cm2,电解温度为17~20 ℃。
  • 于俊芳, 张晓峰, 胡晋生, 陈振宇, 孟文祥, 乔桥
    摘要 ( 15 )   可视化   收藏
    在使用电子探针(EPMA)对含氧盐矿物做定量分析时,一般采用氧化物ZAF修正法(不测O元素K因子,简称Oxide ZAF法),而非Metal ZAF法(实测O元素K因子),虽然结果非常可靠,但与之前对ZAF修正的认知(需全元素参与,尤其高含量元素更不可或缺)有所冲突。为了更深入地了解Oxide ZAF法的修正过程,以便今后在对不同物质的定量分析时可以选择最适合的修正方法,本文以铁镁橄榄石(w(O)=44.00%,w(Mg)=31.41%,w(Fe)=6.27%,w(Si)=18.35%,w(Ni)=0.33%,w(Mn)=0.06%)为研究对象,使用两种修正方法做定量分析并进行对比,再通过编写的ZAF模拟程序展示迭代计算过程,验证了Oxide ZAF法中O元素的K因子虽未直接测量、但仍参与ZAF修正的这一重要理论;另外还讨论了Oxide ZAF法的适用范围,即样品需严格遵守氧化物化学式,且每种阳离子的化学价态单一,并由此引申出更具广泛用途的CAL定量分析方法;掌握此方法就可以实现碳酸盐,含水样品,含F、Cl、OH,以及含Li、Be元素矿物等的定量分析。
  • 麻安菊, 成勇, 袁金红, 何其平, 魏芳
    摘要 ( 10 )   可视化   收藏
    以醇胺等有机脱碳液捕集吸附工业烟气中二氧化碳是碳达标的主流技术之一,准确测定以无机碳酸盐形态存在的总无机碳含量,对于脱碳液性能评价与捕集工艺优化至关重要,而有机基体共存会严重干扰测定结果。本文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AES)的雾化传输进样系统原有部件,构建一套可将无机碳从有机溶液中分离出来的旋流气液分离装置,通过在线混合盐酸和有机脱碳液,促使无机碳转化为气态二氧化碳而被测定,从而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有机脱碳液中总无机碳含量的方法。考察了反应池长度、载气流速、盐酸浓度等对无机碳测定的影响以及气液分离效果,确定了测定条件:反应池为长度6 cm,载气流速为0.3 L/min,反应剂为盐酸(1+1),分析谱线为C 193.030 nm。结果表明,以二乙醇胺(DEA)为介质绘制校准曲线,待测无机碳质量浓度在10~720 mg/L内,线性相关系数不小于0.999,检出限为0.039 mg/L。按照实验方法测定吸收过二氧化碳的醇胺溶液样品中总无机碳含量,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10)不大于5.6%,回收率为98%~105%。方法有效解决了有机基体对无机碳检测的干扰问题,满足快速分析多种工业有机脱碳液中无机碳的需要。
  • 王跃强, 赵建峰, 王斌锜, 杨永韬
    摘要 ( 23 )   可视化   收藏
    钇(Y)、钕(Nd)是变形镁合金铸锭中很重要的两种合金元素,因此准确测定变形镁合金铸锭中钇、钕的含量对产品性能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采用25 mL盐酸(1+1)在室温放置5 min溶解样品,选取Y 377.433 nm、Nd 401.225 nm作为钇、钕的分析谱线,采用基体匹配法绘制校准曲线以消除基体效应产生的影响,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变形镁合金扁铸锭中钇、钕的方法。结果表明:钇、钕校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均为0.999 9;方法中钇、钕的检出限分别为0.000 84%和0.000 73%,定量限分别为0.002 8%和0.002 4%。方法用于测定镁合金标准样品中钇、钕,结果与标准值相一致。按照实验方法测定3种变形镁合金扁铸锭样品中钇、钕,并进行精密度考察和加标回收试验,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0.30%~1.3%,回收率为94%~101%。
  • 马书风, 李雅华, 张翠敏
    摘要 ( 22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不同性能的新型硼铁合金应运而生,硼铁中不同元素的含量决定其不同的性能。目前对硼铁中各元素的检测通常采用碱熔法和酸溶回渣法进行前处理,虽可使样品溶解完全并实现其同时测定,但对某些元素,若要进行单独测定,使用该方法操作较繁琐,因此从经济性和时间成本考虑,针对不同元素选择合适的分解方法非常重要。本文采用不同分解方法对硼铁标准物质/标准样品进行消解,包括直接酸溶法(硝酸+氢氟酸+高氯酸)、微波消解法、酸溶回渣法和碱熔法,再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不同方式消解后的试液中铬、镍、钒、铜、钛、锰、铝和磷。结果表明:使用直接酸溶法和微波消解法处理后的试液中有少量黑色不溶物,但是不影响铬、镍、钒、铜、钛和锰的准确测定;而对于铝和磷元素,其测定结果与认定值/标准值相比偏低,尤其是磷元素显著偏低,即样品的溶解程度对铝和磷的准确测定有较大影响。因此对于铬、镍、钒、铜、钛和锰的测定,使用上述4种溶解方式均可;而对于铝和磷元素,则必须采用酸溶回渣法或碱熔法处理样品使其全部溶解才能准确测定。
  • 冯宗平, 杨新能
    摘要 ( 16 )   可视化   收藏
    准确测定碳化钛渣(以下简称碳化渣)中碳化钛的含量对于碳化工艺生产过程的指导具有关键性作用。采用盐酸-硫酸-氢氟酸体系选择性溶解钛氧化物,实现了碳化渣中钛氧化物、碳化钛物相的快速分离;分离后残渣连同滤纸经600~700 ℃灰化灼烧20 min后,再于1 100 ℃灼烧2~3 min。以四硼酸锂-碳酸锂为熔剂,溴化锂为脱模剂,在1 100 ℃熔融20 min,制得透明的熔片,实现了熔融制样-X射线荧光光谱法对碳化渣中碳化钛的测定。用盐酸-硫酸-氢氟酸体系分离碳化渣样品后,通过高温灼烧,残渣中碳化钛会转化为二氧化钛,因此取5.0~80.0 mg的光谱纯二氧化钛共9份绘制校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r=0.999 98,二氧化钛测量范围为1.25%~20.0%。按照实验方法测定2个碳化渣样品中碳化钛,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不大于0.5%;选择3个碳化渣样品,按照实验方法进行测定再分别加入高纯碳化钛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加标回收率在97%~102%之间。分别按照实验方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定碳化渣实际样品中碳化钛,测定结果一致。
  • 孙孟华, 陈超, 刘爱琴, 乔淞汾, 冉卓, 田晴
    摘要 ( 17 )   可视化   收藏
    准确测定石墨矿中汞的含量,在促进石墨矿资源的处理、综合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正交试验法对样品分解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称样量为0.10 g,分解时间为40 s,分解温度为650 ℃,实现了固体进样-直接测汞仪对石墨矿中汞含量的准确测定。分别采用王水水浴消解-原子荧光光谱法(AFS)、高温高压微波消解-原子荧光光谱法、固体进样-直接测汞仪对石墨矿样品中汞进行测定。不同方法测定汞的比对结果表明,固体进样-直接测汞仪测定结果稳定性良好,相对标准偏差(RSD)明显优于前两种方法。汞含量为1.0~20 ng时,汞的吸光度与其含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5。方法检出限为1.00 ng/g,定量限为3.00 ng/g。选取3个不同汞含量的石墨矿样品,按照实验方法进行测定,并分别加入等质量的土壤标准物质GBW07427、GBW07426,岩石标准物质GBW07103进行加标回收试验。结果表明,石墨矿样品中汞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n=12)为1.0%~1.9%,加标回收率为98%~107%。选取8家实验室采用实验方法进行测定,每家实验室对提供的3个石墨矿验证样品平行测定11次,根据GB/T 6379.2—2004对参与验证的实验室结果进行统计,计算得到方法的重复性限r=0.04+0.092 8wHg和再现性限R=0.21+0.123wHg(wHg为汞的质量分数)。
  • 张岩, 罗晓强
    摘要 ( 11 )   可视化   收藏
    控制壳聚糖与聚苯乙烯磺酸钠质量比为8∶1,壳聚糖与戊二醛质量比为3∶1,通过滴定-固化包裹法制备壳聚糖/聚苯乙烯磺酸钠复合微球,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及N2吸附/脱附等温曲线对其进行表征,并考察了其对废水中Cu(Ⅱ)的吸附性能。结果显示,冷冻干燥后的复合微球含有壳聚糖与聚苯乙烯磺酸钠,表面存在大量孔洞,比表面积较大,在复合微球质量浓度为1.0 g/L,溶液pH值为6.0,温度为30 ℃时对50 mL 100 mg/L模拟含铜废水中Cu(Ⅱ)吸附12 h,饱和吸附量可达167.92 mg/g;经循环5次吸附-解吸试验,复合微球的平衡吸附量为89.2 mg/g,表明该材料重复利用性较好。吸附动力学试验表明,复合微球质量浓度用量较低时(0.50 g/L),其对Cu(Ⅱ)的吸附主要为物理吸附,而质量浓度较高时(不小于1.0 g/L),主要为化学吸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特征。壳聚糖/聚苯乙烯磺酸钠复合微球对Cu(Ⅱ)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可作为Cu(Ⅱ)污染废水的理想处理材料。
  • 肖刘萍, 田宁郴, 刘伟
    摘要 ( 18 )   可视化   收藏
    准确测定浸锑石墨中锑的含量,对优化其生产工艺、提升材料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浸锑石墨含有结构稳定的石墨,存在较难分解完全的难题,实验提出用20 mL硫酸-1.0 g硫酸钾-1.5 mL高氯酸-1.5 mL硝酸分解样品,若样品的石墨化度高,一次难以分解完全,可分数次补加1.5 mL高氯酸、1.5 mL硝酸继续分解,实现了对样品的完全分解,由此建立了硫酸铈滴定法测定浸锑石墨中锑含量的分析方法。以2#浸锑石墨样品(石墨化度为98%)为考察对象,采用拉曼光谱对样品分解前、第1次分解后残渣、4次补加高氯酸和硝酸后溶液分别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经第1次分解后,残渣中代表碳原子晶格缺陷的D峰消失,而分别代表sp2杂化的面内伸缩振动、层间堆垛方式的G峰、2D峰仍然存在但强度变弱,说明加入分解体系后,有缺陷的石墨先被分解,残留的为结构完善的无缺陷石墨;4次补加高氯酸、硝酸后溶液的G峰、2D峰均消失,说明多次补加高氯酸、硝酸后,无缺陷石墨得以完全分解。将实验方法应用于浸锑石墨样品中锑的测定,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7)为0.32%和0.78%,加标回收率为99.5%~103%。参照浸锑石墨样品组成,称取一定量的高纯石墨和锑粉配制成锑质量分数在10%~30%范围内的3个浸锑石墨模拟样品,按照实验方法测定,结果表明测定值和理论值基本一致。
  • 施善林,郭阳,李东麟,王永海
    冶金分析. 2015, 35(7): 54-59.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0-7571.009540
    摘要 (191) PDF全文 (31378)   可视化   收藏
    红土镍矿焙砂、烟尘及电炉渣等镍铁冶炼过程物料经氧化预处理后熔融制样,采用铁矿石、转炉渣标准样品与自制的红土镍矿标样组合建立X射线荧光光谱(XRF)分析校准曲线,实现了镍铁冶炼过程物料中Ni、Fe、SiO2、MgO、CaO、P2O5、Al2O3、Cr2O3、MnO、Co等10种组分的快速准确测定。试验发现,样品粒度为200目(74 μm),900 ℃温度下空气氧化45 min后,各还原性组分的质量分数均较低,在此氧化条件下经氧化灼烧的红土镍矿焙砂、烟尘及电炉渣样品中金属单质及残碳质量分数均可降至0.1%以下,达到了使用铂黄合金坩埚对样品制备熔融片的要求。选择偏硼酸锂和四硼酸锂混合熔剂、稀释比为10、在1 050 ℃熔融15 min,熔融效果较好。采用理论α系数进行基体校正,各测定组分校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达到0.999以上。采用红土镍矿及其焙砂、烟尘和电炉渣样品进行分析,精密度实验结果表明,各组分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RSD, n=9)小于5%。测定结果根据灼烧减量校正计算后得出样品中各组分含量,结果与化学法测定值基本一致。
  • 曾江萍,张莉娟,李小莉,张楠,吴良英,王力强
    冶金分析. 2015, 35(7): 37-43.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0-7571.009526
    摘要 (187) PDF全文 (30771)   可视化   收藏
    粉末压片法是一种理想的绿色环保制样方法,简单快速,但是粒度效应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很大,限制了这种方法在很多领域的应用。为了解决粒度效应对粉末直接压片法的影响,实验利用超高速行星式超细碎样机,将磷矿石标准物质粉碎至微米级,采用粉末直接压片制样,利用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磷矿石中12种组分(氟、五氧化二磷、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全三氧化二铁、氧化锰、二氧化钛、氧化锶、氧化钙、氧化锰、氧化钾、氧化钠)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将样品粉碎至微米级,能够有效地克服样品的粒度效应,获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特别是将氟的测定范围提高到了10.68%,对轻组分氧化钾和氧化钠的测定结果也很好。采用多种磷矿石标准物质和人工配制标准物质制作校准曲线,各组分的均方根为0.001 1~0.53。校准曲线采用经验系数和康普顿散射线内标法校正组分间的吸收-增强效应,方法的检出限为3~282 μg/g。对两个磷矿石国家标准样品进行精密度考察,各组分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10)为0.17%~5.2%。对采用标准物质配制的混合标准样品进行准确度考察,测定值与参考值一致。
  • 但娟,刘元清,陈小毅,李子敬,刘林
    冶金分析. 2015, 35(7): 48-53.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0-7571.009611
    摘要 (132) PDF全文 (27963)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熔融法制备试样,以混合熔剂(mLi2B4O7mLiBO2=67∶33)做熔剂,同样品放入铂-黄金坩埚中熔融成玻璃片,其中加入硝酸铵作为氧化剂可避免砷在熔融过程中的损失。通过熔融条件对比试验确定了熔剂稀释比为1∶13,熔融温度为950 ℃。以五氧化二钒高纯试剂作为基体,加入标准物质,制备标准融片并绘制五氧化二钒、铁、磷、硅、砷、氧化钾、氧化钠主次成分的校准曲线,建立了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测定五氧化二钒中主次成分的方法。结果表明,铁、磷、硅、砷、氧化钾、氧化钠次量成分的检出限分别为200、100、100、100、100、100 μg/g,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0.2%。对五氧化二钒实际样品进行分析,实验方法的测定结果与目前行业标准所用方法的测定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 Dr.S.Uhlig, Mr.M.Pater, 王莉莉, 高新华
    冶金分析. 1993, 13(2): 45-48.
    摘要 (1354) PDF全文 (27588)   可视化   收藏
    现代波长色散X射线光谱仪是对元素分析的一种无破坏性的、对环境无污染的分析方法.可对固体、粒末、液态样品中铍至铀间各元素进行定性、半定量及定量测定.
  • 高新华, 朱一钧
    冶金分析. 1988, 8(5): 24-27.
    摘要 (1423) PDF全文 (27513)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XRF法测定硅酸盐材料中八个主成分(SiO_2、Al_2O_3、C_2O、MgO、TFe_2O_3、P_2O_5、K_2O和MnO)。为准确扣除烧失量对测定硅酸盐材料中主成分的影响,使用PW1600X-射线荧光光谱仪提供的XR—60软件程序,以DJ模型和实验α系数校正基体影响。此法快速、准确,并可获得高精度的分析数据。
  • 李振伍
    冶金分析. 1985, 5(5): 39-42.
    摘要 (1420) PDF全文 (27138)   可视化   收藏
    在钢铁和复杂合金的X荧光光谱定量分析中,分析样品往往是一些不能直接测量的丝、细棒、小零件或机床切屑等异常形态,需先经高频重熔,制成适合于上机测量的样片.本文通过一组不锈钢样品的实验,介绍用PV8920型高频熔样炉在制备X荧光分析钢铁样品时的应用,并分析和研究实验数据,从而得出各种原始形状样品经重熔处理后各元素变化情况的一些初步结论.
  • 彭慧仙
    冶金分析. 2015, 35(7): 20-26.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0-7571.140175
    摘要 (215) PDF全文 (26216)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高纯氧化物经四硼酸锂和碳酸锂熔融制样制备单一氧化物熔融细粉,称取不同质量单一熔融细粉混合后二次熔融合成各元素含量不同的硬质合金人工标准样品,制作校准曲线,选用经验系数法进行基体校正,建立了无定值标样下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测定钨钴或钨镍类钨基硬质合金中钴、镍、铁、铌、钽、铬、钨元素的分析方法。各元素校准曲线线性范围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8。对人工配制标准样品的精密度进行考察,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0.5%;对硬质合金样品进行精密度考察,精密度良好。准确度验证结果表明,测定结果与GB/T 26050-2010的测试结果及化学法测定值吻合。方法的建立解决了硬质合金定值标准样品难于获得的问题。
  • 朱见英
    冶金分析. 1992, 12(5): 49-50.
    摘要 (1381) PDF全文 (26146)   可视化   收藏
    核电设备用钢(中低合金钢)中含钴量不得超过0.02%,要求测定钢中残钴。本文介绍使用3530多道X射线荧光光谱仪测定钢中的残钴。 3530仪器是固定通道荧光仪,由于我们无钴的通道,因此通过扫描道来进行。 我们利用“通道操作”中操作程序和记录仪,选择钴的分析线,绘制分析线强度分布图,和校正扫描道的2θ角。实验时发现Co小于0.01%时,标准分析点离散,线性差,无法获得良好的检量线,分析残钴有困难。检量线线性差的原因可能由于背景所致,于是
  • 屈华阳,黄生福,霍巍恒,梁元,李艳萍,夏冰
    冶金分析. 2015, 35(7): 32-36.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0-7571.140206
    摘要 (198) PDF全文 (26079)   可视化   收藏
    通过使用手持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铅锌矿含量进行分析,建立了矿山现场快速测定铅锌矿中铅、锌、铜、钼等元素的分析方法。根据待测元素的能量位置,选用35 kV为最优电压。比较了铝、钛、镍等滤片的测试效果,使用镍元素滤片配合4 mm大准直器能够有效降低钼元素的检出限。为了满足矿山现场实际测定的需要,实验采用无制样直接检测的方法。通过数学校准模型对不同样品表面状态进行校准,实现了现场块状、屑状、粉状等矿山实际样品的良好定量分析。采用实验方法检测标准样品和矿山实际样品中的铅、锌、铜、钼等元素含量,测定值与认定值或其他方法的测定结果相符。准确度偏差能够满足现场选矿的需求,重现性好,检测周期短,已经应用于国内某些大型铅锌矿采矿基地。
  • 任保林
    冶金分析. 2015, 35(7): 79-83.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0-7571.009423
    摘要 (165) PDF全文 (25350)   可视化   收藏
    以四硼酸锂-碳酸锂为熔剂,碘化铵做脱模剂,熔融法制备样品,建立了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测定钒渣、钒渣熟料、提钒尾渣中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锰、五氧化二钒、氧化铬、磷、二氧化钛和全铁的分析方法。试验表明,在试样量为0.25 g、稀释比(m样品m熔剂)为1∶20、脱模剂用量为20 mg时熔样效果最佳。采用经验系数法对基体效应进行校正及谱线重叠干扰校正,测定钒渣样品各组分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10)在0.10%~1.9%之间,检出限在35~460 μg/g之间。用标准物质和实际样品验证,测定结果与标准物质认定值和实际样品湿法测定值相符,能够满足日常分析的要求。
  • 胡芳菲, 王长华, 李继东
    冶金分析. 2014, 34(3): 24-29. https://doi.org/10.13228/j.issn.1000-7571.2014.03.005
    摘要 (192) PDF全文 (9469)   可视化   收藏
    利用铜粉作为导电介质, 与氧化镧粉末混合均匀, 压片, 采用直流辉光放电质谱法(dc-GDMS)测定了高纯氧化镧粉末中的部分杂质元素含量。考察了辉光放电条件, 如放电电流、放电气体流量、离子源温度以及压片条件, 如两种粉末的混合比例、压片机压力等因素对放电稳定性以及灵敏度的影响, 优化了实验条件;尝试了将镧, 氧和铜的总信号归一化进行计算的方法, 用差减法计算了高纯氧化镧粉末中的杂质元素含量。将铜粉作为试剂空白, 连续测定11次, 统计各待测元素检出限为0.005~0.34 μg/g;对高纯氧化镧粉末样品独立测定6次, 测定结果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基本吻合, 相对标准偏差在20%以内。
  • 刘 攀, 杜丽丽, 聂富强, 李治亚
    冶金分析. 2014, 34(6): 42-48. https://doi.org/10.13228/j.issn.1000-7571.2014.06.009
    摘要 (455) PDF全文 (5325)   可视化   收藏
    综述了近十年来惰气熔融-红外吸收/热导法在金属合金、稀土材料、冶金添加剂、耐火陶瓷等无机固态材料气体元素分析中的应用现状, 侧重汇总了称样量、助熔剂、分析功率、标准样品等主要分析条件, 介绍了氢、氧、氮元素分量测定的最新进展。讨论了该法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关建议, 展望了无机固态材料中气体分析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
  • 高志军,陈静,陈浩凤,李杰
    冶金分析. 2015, 35(7): 73-78.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0-7571.009455
    摘要 (151) PDF全文 (4612)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熔融制样,以土壤、水系沉积物、岩石、铁矿石、铝土矿等标准物质拟合校准曲线,建立了X射线荧光光谱(XRF)同时测定硅酸盐和铝土矿中主次量组分(SiO2、Al2O3、Fe2O3、TiO2、K2O、Na2O、CaO、MgO、P2O5、MnO)的快速分析方法。确定熔融条件如下:样品与四硼酸锂-偏硼酸锂(质量比为67∶33)混合熔剂在熔融稀释比例为1∶10条件下混合均匀,加入2 mL 500 g/L NH4NO3溶液、0.5 mL 300 g/L NH4Br溶液,于700 ℃预氧化,1 100 ℃温度下熔融。解决了每种矿种都要建立一套分析方法,不能同时测定多种类型地质样品的问题。采用实验方法对GBW07178、GBW07179铝土矿标准物质各组分进行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12)小于5%,相对误差(RE)小于10%。采用实验方法测定硅酸盐和铝土矿样品,所得结果与湿法值一致。
  • 戎关镛
    冶金分析. 1991, 11(5): 30-32.
    摘要 (1191) PDF全文 (3286)   可视化   收藏
    标准加入法是一种消除干扰的方法.但干扰成份对测定的影响不一,可以使原来的分析参数—浓度关系从F=m_0C变成F=mC,F=m_0C+b或更复杂的情况(折线、弧线等),只有在某种情况下,使用标准加入法才是合理的.本文从理论上进行了探讨.在使用标准加入法时,应审慎判断其适用性.
  • 周勇义;谷学新;范国强;马群;郭启华;邹洪
    冶金分析. 2004, 24(2): 1-1.
    摘要 (1669) PDF全文 (2583)   可视化   收藏
    微波消解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样品前处理手段 ,具有速度快、试剂用量少、样品不易被沾污、节约能源等优点 ,目前已在生物、地质、冶金、煤炭、医药、食品等领域内 ,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本文根据消解样品类型的不同 ,近年来 ,对微波消解在上述方面的应用加以归纳 ,共引用文献 74篇。
  • 李云;王晨雪;尚游;尚世智;郭建伟
    冶金分析. 2011, 31(3): 72-75.
    摘要 (2563) PDF全文 (2109)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循环伏安法(CV)测定铁泥制备Fe3O4过程中Fe3+与Fe2+浓度比值的变化,为该工艺过程提供方便、快捷的监测方法。在实验条件下,溶液中的Fe3+与Fe2+组成可逆的氧化还原体系,产生一对峰形良好的氧化还原峰。对影响峰电流的扫描速度、pH值及干扰离子等因素进行考察,结果表明,扫描速度在0.002~0.01 V/s、pH在1.5~2.5时对氧化峰电流及还原峰电流没有影响;溶液中存在的SO42-离子在实验范围内对体系基本无干扰。Fe3+的浓度在0.000 8~0.008 4 mol/L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9,相对标准偏差(n=7)在 0.70%~2.0%之间。该法与标准重铬酸钾滴定法对比,相对误差为1.7%。
  • 邵晓东;刘养勤;李瑛;李发根;
    冶金分析. 2010, 30(5): 38-48.
    摘要 (1862) PDF全文 (2074)   可视化   收藏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测定镍基合金中化学元素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从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光光度法、原子荧光光谱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红外吸收光谱法、质谱法、电分析化学法和化学分析法等9个方面介绍了目前有关镍基合金材料中化学元素分析方法的基本特点和应用实例,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提出了镍基合金中化学元素分析方法的发展方向:从化学法及单一的元素分析到仪器分析及多元素同时分析。
  • 陈晓青;邓大超;方彩云
    冶金分析. 2003, 23(2): 1-1.
    摘要 (1358) PDF全文 (2025)   可视化   收藏
    综述了近10年来国内外对金属中碳含量的测定方法、所用的仪器及样品处理等方面的进展。文中共查阅文献118篇。
  • 魏海玉, 秦玲玲, 陶蕊,
    冶金分析. 2006, 26(6): 82-83.
    摘要 (1843) PDF全文 (1972)   可视化   收藏
    不详
  • 李燕群,
    冶金分析. 2008, 28(6): 33-41.
    摘要 (1301) PDF全文 (1855)   可视化   收藏
    综述了近年来原子吸收光谱法在重金属元素铅、镉分析中的应用进展。从样品预处理、分离富集、测定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归纳和评述,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提高方法的选择性,简化样品前处理过程,选择简便、快速的分离富集技术为发展方向,同时随着原子吸收光谱技术的提高以及与一些分离富集系统联用技术的不断成熟和进步,将拓展原子吸收光谱法在测定不同种类样品中铅、镉元素的应用研究。
  • 郭艳华,戴惠新,杨俊龙
    冶金分析. 2013, 33(5): 76-80.
    摘要 (2178) PDF全文 (1834)   可视化   收藏
    为实现钴资源的综合利用, 对含钴转炉渣回收钴的方法及其研究进展与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冶炼时, 钴主要以化学溶解的方式进入转炉渣, 根据其在冶炼过程中进入转炉渣情况及转炉渣存在的现状, 介绍了浮选、火法冶炼、湿法分离、萃取法、微生物浸出等分离回收方法, 并讨论了各种分离回收方法的优势及局限性。其中, 具有高选择性、高回收率、流程简单、操作连续、易于实现自动化等优点的溶剂萃取法, 以及具有污染小、成本低、高效等特点的微生物浸出法, 拥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许春萱;吴志伟;曹凤枝;高滢滢;
    冶金分析. 2010, 30(8): 30-34.
    摘要 (1991) PDF全文 (1786)   可视化   收藏
    石墨烯纳米片通过酸处理制备羧基化纳米石墨烯,将羧基化石墨烯修饰在玻碳电极表面制得石墨烯修饰玻碳电极,以此电极作工作电极,建立了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同时测定痕量铅和镉的电化学分析法。在0.1 mol/L pH 4.5的NaAc-HAc缓冲液中,在-1.2 V富集400 s后,溶出峰电流分别与Cd2+和Pb2+的浓度在2×10-9~2×10-7mol/L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分别为2×10-10mol/L和2×10-11mol/L。实验结果表明,玻碳电极被羧基化石墨烯修饰后检测灵敏度显著地提高。该法已用于实际水样中痕量镉和铅的测定,回收率在95%~109%之间。
  • 唐红萍;杨明德;何培炯
    冶金分析. 2002, 22(2): 1-1.
    摘要 (1938) PDF全文 (1682)   可视化   收藏
    非水滴定法可定量测定季铵盐N2 6 3浓度 ,预处理对测定结果有显著影响。适当量的碱可以将叔胺盐转化成游离胺 ,但过多的碱会产生较多的季铵碱 ,使测定结果偏低。预处理使N2 6 3中含有一定水 ,如果分析季铵盐纯度 ,预处理时还需要除去其中的水分
  • 李兴扬,宋庆武,张旭,王翀
    冶金分析. 2013, 33(12): 13-18.
    摘要 (132) PDF全文 (1579)   可视化   收藏
    稀散金属铟具有独特而优良的理化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诸多高科技领域,由于其与主矿金属化学性质相似,造成了分离上的困难,国内外对铟的分离富集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对比介绍了分离富集铟的传统方法和新型方法,着重对新型分离富集方法包括液膜法、螯合树脂法、萃淋树脂法、溶剂微胶囊法和浮选法等进行了综述和评述,并对铟的分离富集技术趋势进行了展望。
  • 董亦斌
    冶金分析. 2013, 33(4): 61-63.
    摘要 (4053) PDF全文 (1559)   可视化   收藏
    基于钡与硫酸根沉淀反应后,过量的钡能使玫瑰红酸钠变色,从而建立了玫瑰红酸钠试纸指示、氯化钡滴定测定硫酸根的方法。将滤纸浸入玫瑰红酸钠调配液中,制成的玫瑰红酸钠试纸能作为外指示剂,用于硫酸根的测定。详细探讨和考察了试纸的制作、酸度和共存离子的影响等,结果表明:将滤纸浸入玫瑰红酸钠溶液中,加入醋酸钠溶液进行浸泡,然后在110 ℃左右于暗处将试纸相互隔开,可急速烘干,干燥后制成的试纸着色性好,稳定性显著提高;在pH 4~6的介质中,试纸显色灵敏,响应快,且大多数常见离子不干扰测定。方法用于水样分析,测定值与重量法测定值相一致,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7)为0.30%~0.42%。
  • 刘冠龙 许俊鸿
    冶金分析. 2012, 32(3): 74-76.
    摘要 (3274) PDF全文 (1511)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磷酸脱水后的缩合物具有较强的酸性和配位性,试样经磷酸在高温下加热5 min溶解后,在酸性条件下,被铝片,氯化亚锡还原,然后以中性红和二苯胺磺酸钠作指示剂,采用重铬酸钾滴定法分别测定了钛铁矿中钛、铁含量。研究了溶样条件、样品细度、溶解时间和还原酸度对测定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实验条件。采用本方法对实际样品中钛、铁进行测定,测定值与经典的硫酸高铁铵汞盐法测得结果一致,相对标准偏差(n=5)均小于02%和05%。采用本方法对钛铁矿标准样品(YSBC1970476)中钛、铁进行5次测定,测定结果与认定值相符,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12%和062%,。
  • 刘攀
    冶金分析. 2018, 38(4): 32-50.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0-7571.010196
    从中国国家标准、中国有色行业标准、中国航空行业标准、中国进出口检验检疫行业标准、ISO国际标准、日本标准、欧洲标准、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STM)标准等160余项国内外标准分析方法的角度,介绍了各区域和行业的标准分析方法现状。结合文献(期刊论文)方法,进一步综述了湿法化学分析方法和现代仪器分析方法及试样制备与预处理方法在铝及铝合金50余种元素项目分析中的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重点评述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滴定法、重量法、电化学方法、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质谱法、红外吸收法、热导法等分析方法的基本特点、测定范围和应用实例。引用文献74篇。
  • 王蓬, 王海舟,
    冶金分析. 2007, 27(3): 37-44.
    摘要 (1261) PDF全文 (1504)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金属中氢的存在状态及其对材料的影响。总结了近年来金属中氢的检测方法及目前实验室常用的测氢设备以及分析方法。除常规取样、实验室检测方法外,由于工艺的要求,在线检测手段发展越来越快。钢液、铝液中氢的在线测量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并已经研制出可在线同时检测钢液中氧、氮、氢3种气体元素的检测设备。熔敷金属中氢的检测已经逐渐由热导法替代了传统的水银法和甘油法。
  • 曹宏燕,
    冶金分析. 2006, 26(4): 89-94.
    摘要 (1701) PDF全文 (1486)   可视化   收藏
    对A类和B类不确定度评定的概念、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温度对溶液体积的影响等几个容易混淆和在评定中要注意的问题进一步讨论,提出一些新的认识,有助于对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概念的理解,并对评定中的具体问题作出正确、合理的判断。
  • 刘攀, 常国梁, 张欣耀, 朱珍彪, 何鹏飞, 李景滨
    冶金分析. 2020, 40(11): 8-16.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0-7571.011050
    摘要 (161) PDF全文 (1475)   可视化   收藏
    熔炼焊剂、烧结焊剂、粘结焊剂、焊条药皮、药芯焊丝药粉等焊接药剂在钢铁、镍基合金熔焊中有重要作用,广泛应用于船舶、核电、能源、冶金、化工、机械等工程领域。基于焊接药剂中硫、磷、氟等检验需求,从标准归口来源(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学会推荐方法)与测试技术(取样和制样、湿法分析、固体光谱分析、燃烧法、热解法、含水量试验)及标准物质的视角,系统综述了焊接药剂化学分析标准体系,尤其是化学分析标准方法的应用现状。最后,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建议,以期完善焊剂药剂化学分析标准体系,改善在适用对象、测定项目及范围、检测效率等方面的滞后性现状。
  • 王永清, 李雷, 周金香, 李小佳, 王海舟,
    冶金分析. 2008, 28(11): 16-23.
    摘要 (1400) PDF全文 (1437)   可视化   收藏
    电磁悬浮熔炼技术是一种无容器材料处理加工技术,具有无容器壁污染、熔体均匀、加热熔化速度快以及表面气液相平衡速度快等优点。本文结合业以报道的电磁悬浮技术,概要叙述了近几十年来电磁悬浮技术发展概况,简要阐述了电磁悬浮基本原理,讨论了悬浮线圈的结构设计,对悬浮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了近年来电磁悬浮技术在金属中气体分析的应用,并展望了电磁悬浮技术的应用前景及发展趋势。
  • 常照荣;徐秋红;郑洪河;李云平;刘院英
    冶金分析. 2005, 25(1): 1-1.
    摘要 (1292) PDF全文 (1431)   可视化   收藏
    研究并提供了用差减法测定氧化氢氧化钴中二价钴占总钴元素含量的具体实验方法。实验发现:样品溶解步骤是整个分析过程中的关键,样品溶解时的酸度,样品量以及实验温度等对分析结果有较大影响。该方法所用试剂简单,操作简便,准确度高,结果可靠。标准偏差≤1.4%(n=6),相对标准偏差≤7.5%(n=6)。
  • 余兴
    冶金分析. 2011, 31(1): 23-29.
    摘要 (1919) PDF全文 (1427)   可视化   收藏
    简要地介绍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四极杆质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Quadrupole Mass Spectrometry, ICP QMS)的离子光学系统。对各主要仪器厂商(如安捷伦、珀金埃尔默、赛默飞世尔、瓦里安)的ICP QMS的离子光学系统进行了归纳,分为光子挡板、离轴、90度偏转三种类型。分别对不同类型的离子光学系统的现状与进展进行了详细地评述。
  • 张毅,缪乐德,王国栋,高加强,邬君飞
    冶金分析. 2011, 31(7): 1-12.
    摘要 (2070) PDF全文 (1416)   可视化   收藏
    低合金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表征过程中,需要解决夹杂物分析的代表性和准确性问题。本文提出了夹杂物的综合表征方法:从不同产品、不同工艺的样品入手,明确所需表征的目标夹杂物;采用一种或多种恰当的表征技术对目标夹杂物进行全面的分析;通过在一定视场内夹杂物颗粒数量、尺度大小的计算,能够得到单位体积或单位面积下的夹杂物数量以及粒径分布。应用实例表明,对目标夹杂物进行综合表征,从形貌、化学组成、析出方式、数量、粒径分布等方面着手,寻求这些结果与产品性能或工艺改进的关系,并确定目标夹杂物的表征特性,能够为产品研发或工艺研究提供有效的支持。
  • 郑国经
    冶金分析. 2001, 21(1): 1-1.
    摘要 (1374) PDF全文 (1414)   可视化   收藏
    评述了近 2 0年来ICP AES分析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冶金分析中的应用。内容包括 :ICP AES的发展历程、ICP AES分析方法的特性、ICP AES仪器的发展、在冶金分析中的应用现状、发展趋势。文中引用文献 6 2篇。
  • 李山, 刘丹,
    冶金分析. 2006, 26(3): 82-83.
    摘要 (2175) PDF全文 (1410)   可视化   收藏
    一种新的硫酸亚铁铵-果糖混合还原剂用于钼蓝光度法测定磷。在0.6 mol/LH2SO4介质中,硫酸亚铁铵-果糖将磷钼杂多酸还原成杂多蓝,其最大吸收波长为824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56×104L.mol-1.cm-1,PO34-质量浓度在0~2.4 mg/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除砷和硅外,水样中共存元素对测定没有干扰;加入1 mL 50 g/L酒石酸钾钠溶液可分别消除0.01 mg As(,Si(干扰。方法用于环境水样中无机磷的测定,结果满意。
  • 吴文琪;许涛;郝茜;王强;张淑杰;赵长玉
    冶金分析. 2011, 31(3): 33-41.
    摘要 (1901) PDF全文 (1407)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近二十年来X射线荧光光谱仪在稀土分析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总结了环境、矿物、稀土富集物、单一稀土化合物、稀土金属、合金、稀土功能材料以及过程分析中稀土元素的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方法,检测方法涉及钢铁、有色金属、石油化工、地质、生物、电子材料等领域。展望了X射线荧光分析方法在稀土行业的应用前景。
  • 尤铁学, 王楠,
    冶金分析. 2006, 26(6): 84-85.
    摘要 (1627) PDF全文 (1401)   可视化   收藏
    不详
  • 邓赛文, 李松, 王毅民, 王祎亚, 梁国立
    冶金分析. 2020, 40(10): 76-85.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0-7571.011147
    摘要 (815) PDF全文 (1378)   可视化   收藏
    现场分析对于地矿行业来说是一个永恒的课题,而X射线荧光光谱(XRF)的技术特点又使其成为地质野外现场分析应用最方便和有效的技术之一。文章从陆地野外现场分析和测井、船载和水下现场测量及月岩探测等方面评介XRF现场分析的应用。在陆地现场分析方面:包括仪器研制、野外实验及应用研究;现场应用涉及矿产勘查、化探、矿山分析、矿区环境调查、岩芯检测、X射线荧光测井和多功能车载现场分析等。在船载和水下现场分析方面:评介了船载X射线荧光分析仪器在我国大洋多金属结核、海山富钴结壳和深海稀土资源调查中的应用及我国研制的海底金属矿产水下原位分析装备的实验研究。月岩探测方面:介绍了我国“嫦娥一号”、“嫦娥二号”搭载的X射线光谱探测系统的应用。全篇引文117篇。
  • 于永丽;王乃芝;翟秀静;张秀娟;姚广春
    冶金分析. 2005, 25(3): 1-1.
    摘要 (1007) PDF全文 (1378)   可视化   收藏
    探讨了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LiCoO2中Li,Co及Co2+的定量分析方法。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Li,Co比;Li,Co工作曲线回归方程分别为A=0.10845C-0.00057,A=0.02179C-0.00070,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94和0.99993;Li,Co回收率为97%~104%。用络合滴定法测定了样品中Co总量;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了Co3+含量。用络合滴定法测定高纯Co2O3中Co含量,得到相对误差为-0.37%,RSD=0.25%。样品中Co2+的含量用样品中Co的总量减去Co